第197章 种小麦,放田水 (第1/2页)

鱼泡被在酱汁里煮的软糯,胶质感都黏糊在了嘴唇上,鱼白口感细腻一点腥味都没有。 鱼肠的味道比较奇特,带着丝丝的苦味,苦味过后却有些回甘。 吃完鱼肠又夹起鱼蛋咬下去,颗颗细小的鱼籽在嘴里散开,咬碎了颗粒后,嘴里都是鲜甜,正好中和了残留在口中的苦味。 鱼肉金黄的外壳吸收了酱汁,鱼皮还保留着些许酥脆,她用筷子戳散了鱼肉,将里面的小刺挑出来,把米饭和鱼肉混在一起,浇上一瓢酱汁和匀。 浓稠的褐色酱汁裹在白色的鱼肉和米饭上,里面还夹杂着酥脆的鱼皮。 赵叶青吃的一脸满足,穆奚把挑了鱼刺的鱼肉放进她碗里,“爱吃明天再去捞两条。” 湖里的鱼多,偶尔吃一两条产卵的鱼影响倒也不大。 赵叶青最爱吃鱼泡,想起小时候,有谣言说炸鸡用的鸡都长八对翅膀,感叹道, “要是每条鱼都能长八个鱼泡就好了。” 穆奚把鱼头放进她碗里,“多吃点,补补脑。” - 播种了油菜后,天公作美,日照开始逐渐变长。 晒好了的小麦种子可以直接往田里撒。 播种冬小麦需要催芽,春小麦却不用。 秋天的时候播种冬小麦,为了要小麦快速出芽,分蘖期后能抗冻一些,播种前就得催芽加快生长。 春天气候适宜,麦种只要在三度以上就能发芽。 十几度正是它最适宜的温度。 播种是按行播撒,不能过密也不能太稀,最好是先开一条小沟再播种。 麦田面积不大,穆奚拿着锄头在前边划出一条沟,赵叶青就在后头跟着把种子撒进去,两人干一个下午就能干完。 小麦不能种的太深,太深会影响出苗,也不能太浅,太浅了根系容易扎不稳,出现倒伏。 麦田的墒情不是特别好,为了调整,前几天他们就在麦田里撒过了水肥,现在只要播种覆土就行。 傍晚前把小麦种完,上半年的种植任务算是完成了大半了,接下来就是插秧、田地管理,再种点菜和牧草。 玉米地和油菜地等再过段时间,苗长高一些,也在里面种点大蒜,防止长虫。 种植布局图 牧草还是决定种上黑麦草、苜蓿、再加上玉米草。 之前的两块牧草地和小麦地分别播撒上三种牧草种子,剩下的青稞地就用来给三种牧草留种。 把牧草地整理好播撒完种子,就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 两人到牧草地里撒了水肥,顺道去把湖里的虾笼收回来。 这段时间陆续收获了几次湖虾,数量不多,抱籽的母虾都丢回了湖里。 前前后后捕到的虾烘干后也就只得了一捧。 赵叶青把虾干放进石捣里,用杵子给磨成了虾粉,做菜的时候放一点能提鲜。 穆奚日常巡视田地回来,“都挺好的,水稻发芽也正常,糯稻看着倒是比水稻发得还好一些。” 看来下半年种水稻也可以用旱育秧法试试。 水稻田也就半亩地,等到收获后还得再种一轮晚稻。 以前他们这都是三月末插秧,七月的时候就能收割,一边收割一边把晚稻秧苗给插到地里。 立秋结束之前就得把晚稻插完,时间很紧迫,是秋天的第一个农忙——双抢。 赵叶青观察着秧苗的生长情况,在笔记本上记录生长周期,确定好晚稻育秧的时间。 到了十二月底,田地早稻的秧苗总算是长成了,穆奚把水口打开,让稻田里灌上水。 等到田水放了一个多小时后,赵叶青捧着一盆秧苗,挽好了裤腿走到田里准备插秧。 田里一直都是湿润的,脚一踩进去就往下陷了几分,田水没过脚踝,靠近水面的皮肤被荡漾的水波纹挠得有些痒。 捏起稻苗,想着原主人笔记里的说的插秧口诀。 ‘宁可水上漂,不能没了腰。’ 也就是说,秧苗苗腰要与水面平齐,或是水面要比苗腰低一些。 秧苗要一行行的插,行与行之间要相隔15厘米以上。 赵叶青插秧刚插了两行,田水的水位就已经到了苗腰处。 她赶紧把水口堵住。 这一打岔她才发现自己的腰已经酸的不行。 一直弯腰还没有感觉,这弯腰弯久了再直起来感觉背脊骨头都是僵硬的。 赵叶青背过手在腰上捶了几下,抬眼看了一下进度, 距离插完还早着呢。 穆奚刚处理完旱育秧的糯稻苗,拿着秧苗走过来,见她捶腰发愣,几步走到田里,双手插到她的咯吱窝下边,把她从稻田里抬了起来。 提溜着放到了田埂边。 “过几天你生理期就到了,不是说让你不要下去,看着田水就行嘛?” 赵叶青插科打诨的嬉皮笑脸。 穆奚睨了她一眼也没再说她,端起秧苗盆下田,赵叶青赤脚走到鱼塘边,把脚上的泥巴洗干净。 早上两人都只喝了杯牛奶,这会肚子有些饿了。 赵叶青摸摸肚子,冲穆奚笑问道,“你饿了吧?想吃什么?我去做饭。” 穆奚抬头,观察了一下她的表情,“嗯,我饿了,我应该想吃面吧。” “是嘛?” 他秒改口,“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吃面,那我应该想吃炒饭?” 赵叶青点点头,“好的没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