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尊殒落 (第1/6页)

天从何来?地往何去?

九天之上何以为界,万古之前又是何年?

宇宙之始,众说纷纭,唯神仙之论,可服众矣。开天辟地者,非凡人也。

天地本是最大的神仙,繁衍万物,造物生灵,犹以人为最。既然有生,必然有死,生生死死本是自然之法。奈何世人多喜生惧死,徒增逆天修真之人。

人或天生近道,更有得天宠者能通天地、参造化,终成法身,施煌煌天威,被尊为神。实则以身为器,修道法神通,弘天地之威罢了。

以高山为居者成仙,以智驭天威者成神。

凡事物极必反,相生相克,既有道,必生魔。所谓物有阴阳,法分道魔。

山高可量,威不显灵,仰望苍穹,星罗棋布,云霄之巅可居神灵?

……

天穹之上,另有福地,谓之圣域。

圣域之东山高云密,深处有个方圆百里的幽谷。此谷西南另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奇峰。放眼望去,此峰陡峭笔直耸入云端,高不见顶。

山腰处,一道瀑布奔流而下,好似星落银河。水流尽头有个亩许大小的池潭,池面雾气氤氲,荷碧莲粉,隐约可见。

池岸边怪石嶙峋,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径依山蜿蜒而上,不知道通向哪里。静谧的小路两旁到处是高大的古树,参差林立,也不知存在多少岁月了。

青石的表面三三两两的长着些碎苔藓。山坡上遍布绿草,之间夹杂着各色不知名的奇花,或红或紫煞是好看。

拾阶而上,约摸半刻钟功夫,眼前突然一亮,赫然是一个百丈见方的广场。紧挨着广场的是三层宽阔的白玉石阶,右边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两个红漆大字——“玉峦”。石阶尽头是一扇六丈来高的石牌楼,四柱三门,气势不凡。

石柱约有三尺粗细,盘龙祥云柱头。柱身绘有灵芝、仙鹤、麒麟、八卦、太极等图案,雕刻张驰有度,栩栩如生。

中间两根石柱上有一联:造巍峨宝殿成三清法界,汇无边法力修万劫金仙。抬首可见一块木制牌匾,黑漆金字,字体潦草但偏偏有种妙法自然的味道。细细辨来,赫然是“天一道”三字。

忽然,天边有团拳头大小的灵光闪现。速度极快,只是数个闪动后,就停在了这高大的石牌楼前。遁光敛去,一位僧人现身门前。

此僧方脸虎目,白眉长须,鼻梁挺直,面色红润,竟无一丝皱纹。他身穿米黄色袈裟,胸前挂着一串乌黑的念珠,右手持着龙头禅杖。

僧人左手捏着一张杏黄色的符纸,飞快地掐了一诀,在唇边低语一番,随手向牌楼空处一指。

符纸“嗖!”的一声飞出,在数丈前的虚空中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了几圈如水波样的涟漪。做完这一连串的动作后,他就阖目站在原地转起念珠来。

一盏茶工夫后,老僧眉头稍稍挑动,睁开了双眼,凝视着前方虚空之处。

楼牌门中央波纹荡漾,从里面走出一位身着灰色道袍的青年来。小道快步向前,朝白眉老僧深作一揖,口中道:“见过无想大师,师尊命弟子前来接引。”

“有劳了!”无想微微欠身,回了一礼。

“请随我来!”

小道士掏出一块乳白色的玉牌,对着空荡荡的石牌楼念了几声咒语。随即身前现出一扇数尺宽、丈许高的“光门”来。

两人一前一后步入光门。几个呼吸后,光门消失,此处再不见半个人影。

小道士领着老僧一路向山顶而行,光门后却是另一番天地。

远处云山雾海中山峦林立,座座庙宇、大殿依山而建。空中偶有仙鹤等灵禽飞过,更有各色遁光在山峰间穿梭。数里外还可见一条数里长的街道,其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两人穿过几座亭台、院落,最终停在了一座大殿前。殿门两侧开门,里面依稀传来谈话之声,不甚清楚。

小道士恭敬道:“大师请进,师尊和几位尊长就在殿内。”老僧略一颔首,抬步朝里面走去。

此殿颇为宽敞,左、右各有十多根青色石柱。几座青铜古鼎安放在石柱一侧,缕缕青烟扶摇而上,散发出淡淡的檀香。

中堂处有一幅巨大的画像,中间绘的是一位老道,身着七星道袍背着一把拂尘。只见他侧身捻须,凝望着远处的星辰怔怔出神。

老道身旁站着一个七八岁的童子,头扎两支牛角小辫,身着对襟短衫。他一手拿着荷叶,另一只小手牵着道士的衣袍,两只乌黑的大眼睛,望着老道一脸茫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