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洋人现 (第1/1页)

“小的……小的会这样做,赔偿一大笔银子了事。” “小的知道,这是一个笨办法,却是如今解决问题的最好最佳办法。 同时,还得安抚。 安抚受伤员工家庭成员的同时,把咱们赔偿的事情,宣扬出去,让人知道,咱们厂不是冷血工厂。” 赵忠卿点了点头。 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刚刚的工人受伤固然可怜。 可是,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开了这个口子。 造成的影响就大了。 就好像一个决堤的口子。 更多的人将会争先效仿。 还是那句话。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 听到命令。 老厂长也是当即就去执行。 赵忠卿正欲回去继续书写关于工厂的规章制度。 此刻的并不知道。 在遥远的海岸线上,在广东香港岛的位置,那里正在发生的事情。 …… 英国人来了。 他们比想象的要来的早。 对于这帮跨海过来的洋鬼子,沿海的百姓其实是知道有这么一天的。 奈何因为海岸线过长,官方根本无力在每一个海岸城市进行火炮布置。 所以对于忽然出现在香港岛屿前的那英国舰队,整个沿海百姓虽然算不上多惊讶,但却无任何防范措施。 没办法。 根本不知道洋人会在长长的海岸线的哪一个位置登陆。 也只有等他们登陆之后,才能够聚集火力,进行打击。 港岛,一个贫瘠的岛屿。 在清朝时期。 这里是穷苦贫困的代表。 这里是鸟不拉屎的,穷山恶水之地。 因为不能种地,根本养活不了太多人口,当地的仅有的几百户,也都是靠着打鱼为生。 日子过的苦极了。 云南等地虽然也算是大清土地中的贫瘠之地,那里的百姓一天吃一顿饭,但比起这里,简直小巫见大巫。 生活在港岛的百姓, 三天能够有一顿吃就不错了。 要是遇到连续的海上大风大浪天气,那直接相当于内地的天地遭到了自然灾害,得活活饿死人! 但!!! 自赵大人统治这片区域之后。 只是短短十多天的工夫。 这里已经由原来的区区百户人口,增加到了上千户。 而之所以会这样,全都是因为那一座大型工厂的诞生。 工厂是做水产品加工的。 负责加工海带,制作海苔,制作麻辣鱼干等等一系列和海有关的产品。 因为这家海产品工厂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港岛穷苦之相。 来到这里务工的已经达到了上千人。 整个工厂每天所产出的产品,制造的利润都在万两银子以上。 虽然累了些,苦了些,但也好歹吃饱了肚子。 先前。 听说京城开办起来了工厂里面的工人一天三顿饭,顿顿大馒头吃饱。 他们羡慕的流口水。 如今这样的福利,他们港岛了穷了祖祖辈辈的人,也享受到了。 实话说。 这样的福利,真香。 可是! 如今竟然有人要来打破这和平的一切! 真是该死! 该死的英国洋毛子! 想到这里。 所有听到海上警报,出来站在海岸线上的百姓们,看向海平面的双眸,都是喷火的。 刚刚一声海上警报。 整个海产品加工厂还有附近的居民都齐刷刷的不约而同聚集在了海岸线。 因为先前官府就统治过。 即将面临大洋彼岸英国洋毛子的威胁,还有北面北极熊的威胁。 正因为此二者威胁,所以赵大人努力在华夏全境范围内,大力复兴工厂。 原有的饿了么产业全部复苏。 复苏的同时, 还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工厂。 他们这偏僻港岛版本应该没有入驻工厂的份的。 正是因为这两面洋人的威胁,让赵大人的政策也扩展到了这里。 整个港岛上千名人口,共计人数达到了三千五百人。 海产品加工厂的人数占比到了五成,也就是一千七百多人。 “传本厂长命令,八百里快马奏报给京城的赵大人。” 发号施令的正是海产品加工厂的厂长,万大海。 他本是京城人。 当初数月前是带着赵大人的资金和规划书来到这里的。 在他的治理下。 港岛焕然一新。 没想到洋人的第一站,就是自己所下辖的港岛。 按照官府定下的规矩。 如今的华夏采用‘以厂为主体的征兵制’。 厂里的员工就是兵! 闲时工作! 战时战斗! 还可以上战场。 下可以上流水线。 身为厂长,此刻的他无异于就是全厂一千七百多名员工……不,现在他们的身份是士兵,此刻的他无异于是全场一千七百多名士兵的指挥官。 他有权有责任带领这一千多人来扞卫港岛百姓的安全,来扞卫港岛的尊严。 塔塔塔~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