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扛纛之人 (第1/1页)

三天的时间一闪而过。 蒙恬带着大军启程的时候,韩信和他手下的新军也正好抵达了上郡。 由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带着些许惆怅与失落,和带着朝气与希望的新军交错而过。 而在长城军的队伍中,除了蒙毅之外,所有人都在思虑自己回去之后的事情。 军官在考虑这次战败对自己未来仕途的影响,他们很担心自此以后他们就会被边缘化。 相比之下,普通士卒考虑的事情就要更加的务实了。 因为他们的家就在上郡,以及周边三郡。 十年前从老秦之地迁徙到黄河以北修建长城防御匈奴的可不仅仅是三十军人。 而是三十万户老秦人。 这些军人可都是拖家带口过来的。 现如今重新返回咸阳,他们要是因为战败而被迫退伍,又还得从咸阳自己回到北边。 几千里地这样来回折腾,对于底层士卒来说,无疑是非常痛苦的折磨。 所以这一路上,整个大军的士气都很低迷。 尽管如此,二十几万人的大军却没有出现一个逃兵。 ... 长城军离开上郡的同时,韩信以及他手底下的五十万新军,也在长城底下得到了嬴政的召见。 五十万人摆开阵势,那场景也是颇为壮观。 为了能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嬴政索性便从城墙上飞了起来。 这些大多来自六国旧地的新兵们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他们之前也听说过始皇帝仙法大成这种传闻,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亲眼看到嬴政凌空而起,众人震惊的神色完全就写在了脸上。 而军阵之中,或许就只有项羽一人看见腾空而起的嬴政不惊讶了。 没错,项羽也在这五十万新军之中。 胡亥带着戮仙骑意气风发地离开咸阳那天,项羽也回家和虞姬商量好了。 他也要去参军。 项羽在咸阳的时候,名义上是皇家侍卫,但实际上却只是章台宫一个看大门的。 如今的大秦与咸阳繁荣昌盛,海内晏然,正值年轻气盛的项羽在咸阳根本就待不住。 虞姬自然也知道项羽心中的抱负,没有拦着他。 只不过这次,虞姬并没有像原本的历史那样陪着项羽一起,而是安稳地待在咸阳的小宅子里。 因为她怀孕了。 “虞姬应该还有三个月就要生了,可惜我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孩子了。” 项羽看着飞在半空中的嬴政,自己的心思却又飞回到了咸阳。 其实,项羽在和虞姬商量的时候,也曾考虑过是否等虞姬生产之后再请愿参军。 但虞姬却让项羽不要耽搁,一定要趁着陛下天下征兵的这个时机去参军。 如果等她生完孩子,那可真就什么都赶不上了。 虞姬还是那个陪着霸王乌江自刎的虞姬,万事都优先为她的英雄考虑。 只是,项羽已经不再是那个西楚霸王了。 新军组建之后,嬴政可不仅仅只让韩信训练他们的军事技能。 他还特意让墨子带着学部和大秦学宫临时编着了一部特别的书籍。 书中淡化了六国之间的争斗,将整个大秦的子民都归结成了炎黄子孙,把主要矛盾放在了秦与周边其他民族之间。 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除了被夹在中间的国家,有超过半数都与外族有世代相传的恩怨。 这五十万来自天下各地的新军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着重学习的就是这本书。 虽说不能完全改变这一批士卒的思想,但结合如今大秦国内百姓们蒸蒸日上的生活,也足以让他们将矛头指向大秦之外。 至少项羽目前就是这样想的。 他的雄心壮志已经变成了要建功立业,带着虞姬和孩子过上好日子。 至于嬴政在半空中所讲的关于匈奴的‘罪状’,项羽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相比于从燕赵旧地征召而来之人的情绪激昂,其他士兵都如项羽一样十分平静。 他们甚至都没有见过匈奴,而且这次对匈奴作战的主力也不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没有。 相比之下,还是嬴政会飞这件事情更让他们震惊。 ... “会稽郡项籍何在?” 项羽还有些神游之际,突然听到嬴政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虽然暂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这半年的军事培训已经让项羽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大秦士兵。 “在!” 项羽大声回应着,然后向前一步从他所在的军列中走了出来。 “此战,这中军大旗就交给你了!” ? “诺!” 项羽迟疑了一下,然后便双手抱拳领下了这个任务。 而在项羽的身边,他日夜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同袍们全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扛纛之人! 这可不仅仅是扛着中军大旗这么简单的。 中军大旗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关乎着整支军队的胜负。 在这个信息传递极其缓慢的年代,中军大旗一旦倒了,那么就意味着这支军队的总指挥被人端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