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全世界都在学习华夏话 (第1/2页)

《古诗词大赛》之后,又出现了《古诗词鉴赏》之类的节目,同样也是让喜爱古诗词的网友们大呼过瘾。 而《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节目,也是同样的火爆。 尤其是亲眼看到,故宫里的那些幕后的人,在默默地修复着文物,在讲述着这些文物以前的故事,同样是非常的打动人心的。 这些文物可都是华夏古人智慧的结晶,而且里面包含着各方面的先进的知识,非常的具有研究价值。 与这些节目相比,另一个消息,则是再次让华夏的网友们为之沸腾。 就是以前因为战乱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华夏被运走的诸多文物,已经有很大的一部分,回国了。 而且后面还在源源不断。 有些是加入了一帮一带合作组织的国家,为了交好华夏,而主动归还的,也有一些是华夏在华夏的海域里,从海底沉船打捞出来的。 华夏科技发展,航运业很发达,而打捞业也是水涨船高,再加上有人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潜水技术,让以前因为风浪等原因,被沉入海底的那些沉船上的瑰宝得以重新现世。 而看着那堪称巨量的各种古代文物,不由得不让人感叹,华夏古人的智慧,以及华夏以前的强大和富有。 现在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博物馆里,都有着很多出自华夏的文物。 具体的数字已经无法统计,因为除了这些明面的,还有很多被私人收藏着,所以根本无法统计具体的数据。 不过能源源不断的有文物回国,毕竟是一件让全华夏网友都兴奋的事情。 就连大漂亮的主要盟友,那些北大洋公约组织下的成员国,大不列和浪漫国,靴子国等等十几个国家,也都是有人主动联系了华夏,商议归还那些文物的事情。 尤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不列博物馆内,那可是有着至少数万件华夏的文物的。 当然了,这些被归还回来的文物,华夏也不会白拿,或是提供资金,或是提供其他合作计划,总之是不会让别人吃亏的。 这也是华夏的一贯作风,礼尚往来,追求共赢。 而华夏的这种做法,更是在国际社会上赢得了一片美誉。 同以前另一个强国,可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有,已经极度倾斜的天平,又再度多倾斜了一点角度。 而借此机会,宇天也是推出来一些可以体现华夏文化的,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尤其是有两首歌最为出圈。 一首歌曲叫做《明月几时有》,一首叫做《华夏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堪称咏月之巅的伟大诗词,被誉为以后也不可能有人超越她。 而这首歌曲也是由李可晴和李向阳二人合唱。 至于另外一首,则是李可晴带着她的四个好姐妹,爱飞家园乐队,五个美少女直接发行。 “扁担宽 ,板凳长” “扁担想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偏偏不让扁担绑在那板凳上” “到底扁担宽还是板凳长” 这首歌曲开头就是以华夏非常有名的绕口令开场,集合了几个绕口令和顺口溜,体现了华夏话的优美。 全世界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比得上华夏话。 “……”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 ,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 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 而随后的歌词,也是让华夏人自豪感油然而生。 至于其中的含义,那就留给那些外国人去琢磨吧。 宇天也是有意的,并没有改动其中的某些歌词。 因为现在宇天就是在警告全世界,让全世界都认真听话。 就是不知道其他国家能否完全了解这些歌词的含义之后,到底能不能认真听话。 不过现在国际大环境基本上已经趋于明朗化了,华夏取代大漂亮,成为真正的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已经毫无疑问。 所以国际社会的格局和规则,也会随之而改变。 不过因为华夏一贯的作风,和这么多年一直坚守的大国风范,也是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同,所以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而在这两首歌火爆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接触和学习华夏的语言和诗词歌赋。 尤其是泡菜国和樱花国,以前他们还想要抢夺这些文化的归属权,但是现在借给他们几个胆子,他们也是绝对不敢这么做了。 因为他们两个国家的文字,其实都是从华夏古代的文字逐渐转化而来,所以他们学习起来还是非常的快速的。 全世界掀起了学习华夏语言的热潮,也就预示着华夏语,将要成为国际性“最大”的语种。 因为她是使用最多的语言。 虽然英语依然是世界第一大语言,但是使用的人数其实并没有实际想象当中那样多。 虽然会英语的国家和人有很多,但是很多国家其实都是有着自己本国的语言的。 只不过英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