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又来活了 (第1/2页)

周安安见刘良从回家后就一直在发呆,猜到他可能是被李家的案子影响到心绪了。 于是,她端着刘珍珍刚刚做好的一盘水晶粿,进了他们的书房。 “来,先吃点,这是珍珍孝顺你的。” 刘良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到书案上的白纸,被一滴墨迹渲染开。他轻叹一声,果断在白纸上勾勒几朵墨色的梅花。 周安安探头一看,“真节省。” 刘良寥寥几笔之后,就收笔,“那当然,这就叫随性而为,很高境界的。” “哈哈哈,我猜,是抠门的本性使然吧。” 刘良孤儿出身,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保留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他不能允许自己让一件东西失去作用,一定要用,直到那东西坏掉才罢休。 小小的水晶粿,晶莹剔透,还能看到里面的馅儿,只有三个指甲盖大小,却能在表皮上捏出花样来,着实很上心。 里面的馅儿是过滤过的红豆沙,绵软细腻,甜而不腻。 “嗯,好吃。” 周安安坐在另一边,问道:“还在想李家的案子?” 刘良嚼了两下,把嘴里的水晶粿吞咽下去后,摇了摇头,说道:“李家的案子已经结了。” “那就是崔铁山他爹的杀妻案。” 周安安肯定地说出口。 刘良轻轻地点了点头。 “别想太多了。有些事,不同的环境,是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的。” “我明白。在这里,女人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男人同样也会被孝道束缚住。” “在他做出报复的时候,他的仇就已经报了,不管崔父死还是活。所以他不会再来找你了。就算以后看到他爹,还是会别扭,童年的回忆还存在记忆里,但是生活会抚平这一切。 人不就是这样吗,总是在痛苦和欢愉中呼吸着。 昨日恨得要死,明日就能相拥而泣。 血缘、情感,这些东西,最是让人纠结。” “你说得对。道理我明白,就是一时想不开。可能是穿上了这身官服久了,就想着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哪怕是以前入土的人。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还好,你穿着这身官服,想的并不是多捞钱。哈哈哈......” “哈哈哈,你啊你......得了,我没事了。去吃饭吧。” 二人一起去饭厅,刘珍珍和刘媛媛,两个女儿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看到自家老爹终于没事,两人相视一眼,齐齐松了口气。 又过了几天,到了刘珍珍离开的日子了。 周安安牵着刘媛媛,在大门口送别大女儿和外孙女,刘良还派了两个捕快一路护送她们母女回府城。 千叮万嘱,离别的时刻终究还是来了。 刘珍珍坐在马车上,忍着眼泪和父母姐妹告别,“爹,娘,你们多保重,我会经常来看你们的。” 周安安笑眯眯地点头,挥挥手喊道:“一路小心点,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马车渐行渐远,汇入街上的行人和车辆之中。 “娘,您不要难过,大姐说她会经常来。她孩子都大了,出门比以前方便了。”刘媛媛挽着周安安的手,小声地安慰着。 “娘没事,其实只要你们都过得好,日子顺心,你爹和你娘就放心。” “娘安心,我们一定会过得好的。不负爹和娘的教导。” 县令大人家住在这条街上,早已是全城皆知的事情,今天这场面,左邻右舍都知道县令的女儿要回去了。于是眼神交汇时,难免会忍不住问上两句,唠上几句。 很快,周安安就在唠嗑中,淡化了离别那一点愁。 日子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就在周安安沉浸于悠闲的中老年生活时,一天夜里,她在睡梦中接受到了阎王爷的指令。 “周神婆,在你所在位置往西三百里处,本殿感应到那里有魔气出没,你速去驱魔。” 周安安猛地睁开眼睛,刚刚阎王的声音就在她脑子里响起,激得她一下就清醒起来。 又有魔气?都多久没有出这样的任务了,还以为人间的魔气已经被驱干净了呢。 刘良被周安安的动静惊醒,“怎么了?是做噩梦了吗?” “不是。是阎王来找我了,我又得出远门了。” 刘良闻言,彻底清醒,“去哪里?是什么任务?” “西边三百里,驱魔。” “又有魔?西边......不算很远,一百多公里。那里还是李清管辖的地界。” 周安安一时忘了谁是李清,还是刘良和她解释,就是几年前那个来拜访过的,顺义县的县令。 “噢,我当然记得他。当初解决苏婉娘案子的县令,哎,我就是一时脑子懵了,想不起来。” 刘良说道:“那你这次过去,还得和他打个招呼,办什么事都比较方便。” “知道了,先睡吧,什么事都得等吃饱睡足了再说。” 第二天,周安安和家里人告别后,就背着小包袱出门了。 出城后,她趁四周无人,拐进一个小树林里。疾行符一出,她瞬间就从新河县到了三百里外的顺义县。 多年前她来过这里,好似什么都没变,李县令的管辖下,这里的百姓过得依旧不错。 周安安先去县衙拜访了李清县令,和他打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