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夫当关 (第1/2页)

看着由于撤离的匆忙而乱成一片的国军指挥所。李应一刀将一把椅子劈开。心里的愤怒却再也掩饰不住。 将帐篷砍了个七零八落后,收刀入鞘,愤恨地出了帐篷,原地检查了一圈后,准备找到这支国军,鬼子都杀了,还差你们这一群临阵退缩的胆小鬼? 说干就干 ,李应纵身而起,直奔上海公共租界而来。 李应猜测,公共租界无论什么原因都不会让国军进入的,所以国军部队只能横穿战区,危险极大。 李应从租界远绕一圈,就是为了减少路上的麻烦,否则,到处的难民,四处乱飞的子弹,他李应就算真是扑天雕,一个人上路也得在路上吃不少的亏,甚至有死亡的可能。 而在上海穿过再迂回就能截到国军败退的军队,到时候一定让他们好看。 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上海的城中一片寂静,只有一群小孩堵在报社门口,纷纷领取早上要售卖的报纸。 给了其中一个小孩一块钱,购买了一张新鲜出炉的报纸。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是郭汝瑰的绝笔信。 将绝笔信看了一遍后,李应面无表情地将报纸叠好,然后塞进了怀里,提起手中刀,慢慢地向那支队伍靠拢。他要亲眼看一眼这支队伍。 如果真像报上所言,那个姓郭的统帅本想拼尽最后一点力量,但因为军法如山,不得不服从。才带队撤离了上海,那李应不会找他麻烦,如果与报上不符,李应真不介意干掉这个沽名钓誉之徒。 一个人的速度果然很快,不过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李应便追上了那支国党的队伍。 队伍看起来很长,但粗略一数,不过两千左右之数。虽然队伍看起来有点惨 ,几乎个个带伤。但他们相互搀扶,步伐坚定,没有一个士兵想要偷偷逃跑或者离开。 最前头一辆军用卡车缓缓行驶,应该是怕伤员掉队,所以缓缓行驶,而且仅有的车厢里,拉着整整一车的伤员,路途颠簸却没有一个伤员大声哀嚎。足见纪律之严明,斗志之坚定。 李应在路旁快速奔行,想要找到那名指挥官,如果有机会他还想亲口问一下那名指挥官那封信是真是假,既然是遗书为什么还要拿到报社去刊登? 以李应的能力,绕过四周的侦察兵并接近那辆行驶缓慢的卡车没有任何难度。 不多时,他便赶到了队伍的最前端,几个军官正徒步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其中,最前边的那名军官应该就是这支军队的指挥官。 与此同时,那名指挥官回头观察部队的行进情况,只这一回头,让视力极好的李应看了个清清楚楚。 说起来,李应还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正是在他离开东北时,眼前的这个男人帮他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并给了自己联络红党的暗号,就是那个有点像鱼一样的标志。 观部队之容,退而不乱,败而不惧。并不像仓皇奔逃的样子。再加上这个红党人员的身份及队伍中的位置。李应确定这个人就是这个队伍的指挥官。 确定了这点之后,李应决定不再追击他们,而是默默地等他们走过。从路边走到了路的中间。 朝着这些奋不顾身的勇士拱手抱拳,以武林之礼敬之,以文人之言,他与他们都是一介武夫。 随后,李应转过身,双手抱于胸前,心里暗道: “诸君且行,后路之安危由李某一人担之。” 李应就站在路中央,双手抱刀入怀静静地等着鬼子的追兵。 一小时后,一队骑着摩托的鬼子从后面追了过来。这是鬼子的先锋部队,装备精良,利用极快的行军速度追上国军部队,然后咬住,等侯大部队前来,再配合海上部队形成围剿之势,彻底全歼这队顽强抵抗后又想安全离开的国军队伍。 摩托车的大灯将站在路中间的李应照得纤毫毕现,而带队的鬼子军官,经过简短的犹豫后,一挥手,一挺机枪便朝着李应疯狂射击。 而李应早就防着们这招,所以见他们架起几枪,施展迷踪鬼步就在鬼子面前消失的无影无踪。 好一会,鬼子打光了一弹匣的子弹后鬼子军官才挥手命令停止射击。在所有鬼子的警戒下,冷眼环视着四周。寻找那个嚣张的人影。 几个鬼子士兵想要到路的两边进行搜索。鬼子军官却摇动手指拒绝,随后做了一个继续前进的手势,命令部队继续出发。 只是车辆刚刚启动,一根约有脖子粗细的,近两米长的木头从林中飞出,直奔鬼子当前的摩托车。 幸好那名鬼子士兵反应神速,一脚刹车,将车停在了原地,才避免了鬼子军官横死当场。 这名鬼子军官再也不能保持高冷庄严的形象,抽出腰间的指挥刀凶狠地望向树木飞出的方向。却不敢独身一人进入林中。 与此同时,几具强光手电也同时照向了林中,却依然没有人。 命令士兵们做好警戒,又指使几个士兵将那根拦路的木头搬开。却见那木头被削平一块。上面书写着: “前方黄泉,请寇上路。” 说实话,若不是有紧急军情在身,左腾石井觉得有一千种办法干掉这个嚣张的中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