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敌后有贼踪 (第1/2页)

人是群居动物,与其它的动物一样,都有着不同的族群,只有在自己的族群中时,才会不自觉地放下戒心,没有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整个人自然就变得轻松起来。 做为一个强者,尤其是长期游离在自己族群之外的强者,难免变得暴躁,易怒,睚眦必报。 李应也是如此,不会因为他武功的强弱而降低分毫,进入到红区以后,他并没有被区别对待,甚至还被盘查。甚至有张伟平的作证,红区依然通过前线的潜伏同志及程家村的游击队人员确定了李应并非间谍,这才被完全接纳。 即使这样的不信任,李应也没觉得任何不妥,而是安心地接受安排。 分到一个小院子后,就在那里待了三天,没有出门。 直到确认自己的信息无误后,连长与指导员才来到他的院子。向他阐述了红党的规定,并非故意针对等等道歉式的沟通。 李应自然不能责怪,日本和国党之人拼命地想要打入红党内部,实施窃密、破坏、暗杀等任务。 为了安全,对每一个外来人进行甄别与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如果红党不对他的身份进行核实,说实话,李应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一定认为红党这个组织并不专业。 如此严峻的斗争情况下,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及完善的安全意识,那么一个党无论如何也走不远。 不要相信那些用真诚感化敌人的言论,那就是放屁。 确定了李应身份后,红党的态度比起之前来热情了不少,按照红党高层的话说,每个真正的中华儿女,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更应该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人民的国家就应该由人民来做主。 …… 走在红区的一些大的村庄及城镇,这里的街头巷尾都是一些宣传标语,都是红党的目标及政策。 收拢人心的同时,也避免相关的政策被别有用心的人歪解或截留,破坏红党与百姓的相互信任。 偶尔遇到的路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对上眼,都会相视点头微笑,很少有横眉立目,无礼傲慢之辈。 只是,敌人虽然暂时拿红党没办法,但做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反日组织很难不被日本人惦记。 据连长所说,曾经有中国通的日本人化妆成难民,寻求组织的庇护,实际上,这些个伪装成中国难民的人,就是日本的间谍人员,混进红党的队伍中,拉拢、胁迫、分化民族,发展间谍,后来被红党发现后,这个这伙居然已经发展了数名基层战士与干部,胁迫他们为日本人卖命。 这些个间谍十分狡猾,他们都是策反、引诱斗争意识不强烈的人员充当外围间谍,从来都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 除非发生重大泄密事件,否则不定期甄别很难找出这些隐藏在背后的黑手。 这些年来,红党发现并抓获的日本真正间谍不到五名,基本上都是潜伏在最基层的间谍。还是因为自己不小心暴露才被发现的。 其中一名日本间谍,因为思念家乡,说梦话时唱起了日本民歌,被同寝的人员发现及时报告组织,才将这个窃取了机密情报准备交给小鬼子的间谍给生擒活捉。 李应充分了解间谍的厉害程度,一个潜伏在重要位置的间谍,他的作用不亚于一支军队,甚至有些时候,比一支军队更加可怕。 …… 李应在这段时间内,走了十几个村镇,甚至还被红党的一位高级官员邀请相见,这位高级官员走在大街上,甚至与普通的百姓没有区别。 如果说非要有所区别的话,那就是衣服要比普通百姓干净一些,补丁也没比普通百姓少多少。 至于气质方面,看上去与普通百姓没有明显区别,这也是被国党和鬼子嘲笑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们嘲笑红党是一群泥腿子出身,难登大雅之堂。但恰恰是这种气质,赢得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这里的条件确实很艰苦,除了第一顿吃饭时,李应在菜里发现了几朵飘浮的油花,后来的几顿饭,除了苞谷饭和窝头咸菜外,再没有过其它的食物。 但这里的人每天似乎都很开心,可能对他们来说,能够安安稳稳地吃饱肚子就是福气。 李应虽然一路上也是风餐露宿,也忍过饥挨过饿,但踏入江湖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道路就拐了一个弯。 虽然过的颠沛流离,不是杀鬼子,就是在杀鬼的路上,但在吃的方面,他却很少委屈自己。不说大鱼大肉,但白面馒头却是家常便饭。 哪像红区,过年都不一定吃上一顿馒头。 想到这,李应停下了脚步,这里的人很穷,但很快乐,一些战区内,富人却还每日都担惊受怕。害怕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统治者非我族类。 李应明白了一些问题,对红党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有了可靠的后盾,李应觉得,自己又可以放开手好好教训教训鬼子。 李应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脚步变得轻快,就仿佛浑身病痛在这一瞬间,沉疴尽去。 正准备回到赵连长给自己准备的住处,收拾一下行李,继续一路向北,看看红区的其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