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安德海被抓 (第1/2页)

好书推荐: 一步惊仙 乱世大商人

可是写台湾好像也不行,现在的大清朝廷对台湾并不怎么重视。 不然为什么台湾被割让后,慈禧下旨不让任何大清官员过地方组织援助台湾地方势力抵抗日本。 李经孝最后只能咬牙同意:“臣,遵旨。” 慈禧:“好,新科状元李经孝赐翰林院修撰,及骁骑校身份统率1200人随左宗棠收复新疆。” 太后有旨:“赐新科状元李经孝翰林院修撰,及骁骑校身份统率1200人随左宗棠收复新疆。” 李经孝:“微臣遵旨!” 一旁那个四十多岁的文官,嘴角微微上扬,李经孝去新疆就是他的主意。 现在新疆这么乱,等李经孝去了新疆,还能不能保住小命可就不好说了。 如果李经孝老是吃败仗自己在参他一本,让他的下场和他兄长一样。 这人就是翁同龢。 此时的左宗棠因为历史改变,捻军和太平军提前被消灭,他在围剿回族起义军也提前结束。 目前的左大帅刚平定甘肃,西宁回民军首领投降并被处死。 左宗棠现在是陕甘总督,因为平定回族起义有功,被加封协办大学士,赏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李经孝这次真的是无语惨了,没有去台湾做官就算了,还去了自己父亲对手手下做官。 给自己封的官职也挺搞笑,一文一武,自己是文官新科状元只获得了一个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他又没去参加武官科举,却获得了一个正六品的骁骑校。 好歹自己现在也是一个六品官了。 李经孝离开皇宫的时候,慈禧让他去八旗挑选士兵。 李经孝感觉慈禧是知道他穿越者身份了,不然为啥让他带领八旗子弟作战。 那不是去送死吗? 李经孝回绝了,他讨价还价的最终让李鸿章派1200人归李经孝节制。 慈禧也同意了,他也知道李经孝在李鸿章那里要兵,给他的肯定全是精锐,这也有利于早日平定新疆叛乱。 李经孝离开后,慈禧给陕甘总督左宗棠下旨,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 并在陕甘地区尽快整军,收复新疆。 这道圣旨很快就发出去了,恭亲王是知道这件事的,但是还有很多大臣对这件事并不了解。 李经孝猜测的没错,第二天早朝就有人参他。 有说他妖言惑众的,有说他大逆不道的,有说他诽谤朝廷的。 慈禧见此,感觉李经孝说的可真对,这些言官真不知道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慈禧也不理这些人,只是最后让户部给左宗棠送100万两银子过去,这就是收复新疆的军费了。 也不知道这一百万最后能到左大帅面前能有多少。 这一百万也是大清现在国库的一半,说来也是可怜的很。 可能还没有下面随便一个大臣家底厚。 李经孝直接离开京城,前往江苏,准备在江苏调拨一批物资,然后带领一千多人支援左宗棠。 李经孝知道现在左宗棠缺什么,他可不想这次收复新疆和历史一样拖了五六年准备物资,最后没用一年时间收复新疆。 马正已经回到李经孝身边,他们十几人原路返回。 李经孝还给吕万通发去电报让他在陕甘、河南、湖北、安徽等地筹集物资,这一战他李经孝一定不会再让左宗棠的士兵饿着肚子收复新疆。 台湾地区,李经孝给甘鸿他们下令,让他们继续扩军,准备进攻台东州。 李经孝这次回去,一个是找李鸿章要一支兵马,还有一个是给自己父亲好好解释一下。 让他在这段时间可别找左宗棠麻烦了。 历史上左宗棠收复新疆,困难重重,自己父亲李鸿章就占了一半原因。 他可不想到时候自己父亲还扯他的后腿。 在李经孝一路往江苏赶去的时候另外一边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 安德海一路非常招摇高调。 和载澄说的一样,他每路过一个地方,到底官员都会巴结他。 给他送上不少礼物。 安德海的胆子也是越来越大。 他这一行人,有五艘船,他的船上随时有欢笑声,锣鼓喧天热闹不已。 就在安德海路过山东地界的时候出现了意外。 山东巡抚丁宝桢早就接到了密旨,说有一公公未经允许,私自离宫,依法当斩。 丁宝桢早就让人在港口守着了,只要一遇到安德海立马拿下。 这丁宝桢也不是一般人。 丁宝桢为人十分正直,勤政廉洁,广受朝野好评。 有一道四川名菜据说就是因为丁宝桢而被发明的,那就是宫保鸡丁。 因为丁宝桢喜欢吃鸡肉还有花生米,然后又爱吃辣,他的府上就有了这么一道菜,后面被流传开来。 他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这太子太保又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他的纪念。 时过境迁,很多人已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想当然地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 爆 鸡丁”,虽一字之差,但却改变了纪念丁宝桢的初衷。 此时的丁宝桢还没有去四川,而是在山东做巡抚。 恭亲王知道丁宝桢素来正直,才敢将这件重要的事交给他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