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今非昔比的台北军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我们不是派了一个张瑞锦过去吗?” “这人干什么吃的?” “回太后,张瑞锦去接收的本来就是烂摊子,他要人没人,要粮没粮,武器也没有供应。” “全靠他亲自在苗粟驻军,才抵抗住了叛军的南下,才保住了最富裕的台湾府。” “这期间张瑞锦为了抵抗敌军南下,已经伤亡上千人,好几个台湾地区县令和县丞都在守卫战中为国捐躯。” “苗粟城保卫战已经持续几个月了,张瑞锦在缺人缺钱还能抵抗敌军几个月已经很不容易了。” “好几次张瑞锦都差点丧命,现在还受了重伤在疗养中。” “台北敌军火力凶猛,在这种情况下,张瑞锦未能让敌军从苗粟南下一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因此在我看来张瑞锦不止无过反而有功。” 慈禧想了想好像也是,自己没给张瑞锦一兵一卒一粮,张瑞锦硬生生的在台北地区抵抗叛军一年了。 这的确也难为他了。 “那恭亲王,今天你是为他说功了?” “回太后,这倒不是,叛贼在台北地区驱赶所有洋人,引起了洋人不满。” “他们也多次找张瑞锦抱怨,张瑞锦拿这些叛贼也没有办法。” “洋人提议他们自己派兵从台湾府进入,然后攻打台北。” “张瑞锦怕引狼入室,不敢答应。” “现在法国人找到了我,说如果我们不答应他们从我们的控制区上岸,他们就派军舰从基隆打上台北。” “到那个时候,台北是他们收复的,他们要让我们割让台北。” 慈禧听完火冒三丈。 “张瑞锦做的对,怎么可能让他们上岸,这群洋人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 “要是让他们上岸,别说台北了,整个台湾我们都没有话语权了。” “命令张瑞锦坚决不让洋人上岸。” “还有告诉法国人,我们正在组织兵力攻打台北,如果他们想要用军舰配合我们,我们可以接受。” “如果他们想要我们割让台北绝不可能。” “最多给他们一些优惠待遇,这一点恭亲王你个洋人对接吧。” “嗻。” 慈禧处理好这件事后也累了。 李莲英走出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慈禧回到自己寝宫后心情很差。 本来左宗棠打了大胜仗,她还挺高兴的,这恭亲王没事就扫她兴致。 此时台北地区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台北地区通上了火车。 以淡水城为中心,首先开通的是淡水到基隆的火车,这是一条半军事火车,主要是运输大炮,炮弹之类的物资给基隆。 军工厂的大本营就在淡水城。 然后从淡水到南雅厅也有一条火车道,这是修建的第二条铁路。 这条铁路也进行了延伸,从南雅厅分了两条道,一条到新竹县,一条到宜兰县。 目前正在修宜兰县直达新竹县的火车。 整个台北的五个城池都已经通了火车,这大大的提升了他们的运输物资效率。 傅云还有甘彪、甘平这些人也慢慢成长起来,他们也开始正式进入军队历练。 甘仁则是在帮郑文杰处理政务。 甘威在基隆已经训练出来了两万水军。 最开始建造的两艘“致敬”型巡洋舰刚刚下水,还要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航才能正式转交给海军。 甘威每天都要去看看自己的这两个大宝贝,那是真的大,也就比英法国家的战列舰小一些。 他们的战列舰也还在研发当中。 还有现在英法等国不可能将他们最强的军舰派往亚洲,毕竟他们的任务是保卫自己国家。 英法等国还要戒备普鲁士也就是德国。 甘威今天接到密令,说法国准备派军舰来进攻台北,让他做好准备。 看看法国人不给它发展的机会啊。 这边的海军都还没有成军,法国人的军舰就来了。 就算我们的军舰要比别人性能好不少,但是士兵缺乏训练,一切都是徒劳。 这次主要还是要看炮台能否能够立功。 这两艘巡洋舰暂时还需要隐藏起来。 最大的船坞也早已经建造完毕了,里面正在建造大型铁甲舰,饭要一口一口吃,所有现在先建造的一艘前无谓舰。 还有很多小船坞在建造民船,这可以售卖补贴工厂开销的。 两艘“致敬”型巡洋舰出坞后,里面又在马不停蹄的建造新军舰。 这次建造的是“致敬”巡洋舰的升级版。 只是有些小改造和提升。 毕竟两艘巡洋舰是肯定不够用的。 现在有了经验,建造起来也快了不少。 致敬巡洋舰预估吨位7500吨,实际上达到了7800吨。 火力方面有305mm速射炮两门、203mm速射炮十门、47速射炮十二门、鱼雷发射管五门。 正常载煤900吨,最大载煤1800吨。 动力采用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2座高式燃煤锅炉,可以获得至少匹马力的澎湃动力,驱动2个螺旋桨。 最大航速23节,达到了预期效果,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军舰。 致敬型巡洋舰的参数舰长112.78米,宽18.17米,吃水6.2米,人员编制427人。 这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