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哥萨克军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黑漆棺材打头阵。 这也表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决心,显示出他对于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的勇气。 通过这种方式凝聚人心,以必死的心态来激励军队,展示出他的领导才能和决心。 体现了他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如果胜利,他会用这口棺材载着敌人的尸体凯旋而归。 如果失败,这口棺材就将成为他的栖身之所。 这种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做法表现了他的决绝和无畏。 整个军队的士气也因此大涨。 …… 沙俄的老毛子在伊犁地区也部署了大量的军队。 他们最开始进攻伊犁是因为火器之利。 一共只有1700人攻进了伊犁地区,这里面包括哥萨克军和亚洲军区所属的野战部队。 哥萨克军可是相当厉害的。 我相信大胡子军队肯定很多人都了解,就是那个“乌拉、乌拉”,老普的小迷弟们。 他们这支军队就在哥萨克军手上吃过几次亏。 哥萨克人起源于公元13世纪,一些当地的斯拉夫人为了逃避战乱,来到了位于俄罗斯南部的高加索山地。 到了十五世纪,一些无法忍受沙皇暴政的农民也逃亡到了这里,就这样,一个名叫哥萨克的民族形成了。 哥萨克人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以骑兵为主的军队让他们在战场上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原历史哥萨克骑兵在西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在东与日本关东军作战。 苏联解体后,哥萨克人又肩负起了与车臣的战斗任务。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虽然俄罗斯没有制服车臣,但哥萨克军团依旧有98人凭借英勇无畏的表现,被授予国家勋章。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的一场战斗中,90名哥萨克空降兵被2500名车臣武装分子包围,但他们坚持了三天三夜,直到援军的到来。 这场战斗下来,90名哥萨克空降兵战斗至最后只剩下6名,但是他们却歼敌七百多人。 虽然这些哥萨克军还没有后世那么厉害,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初露锋芒。 另外还有一千多人的沙俄野战军。 这些实力可能差那么一点。 沙俄现在在伊犁地区的指挥官是普尔热维斯基。 他是沙俄的一名远征军将领,负责指挥在伊犁地区的俄军。 普尔热维斯基也是带领士兵进入伊犁的罪魁祸首。 另外沙俄在去年年底,又派考多洛夫率领五千多名沙俄野战军,从沙俄本土支援伊犁的普尔热维斯基。 再加上他们在本土发展了一些狗腿子,有一万人,所以他们在伊犁地区一共有一万七千多的兵力。 其中主力就是那七千多的沙俄士兵。 这些人可不是阿古柏军队那种杂牌部队,是有绝对实力的,他们还不停的南征北战为沙俄不断扩大版图。 普尔热维斯基率领五千多人,其中三千多狗腿子,两千多人的沙俄士兵,驻扎在伊犁城的正中心,也就是伊犁九城的惠远城。 考多洛夫被普尔热维斯基派到了熙春城,也就是伊犁九城的东北门户。 这里一共有三城,分别是北边的惠宁城,中间的熙春城,南边的宁远城。 考多洛夫在这里驻扎了八千人,其中五千的狗腿子和三千多的沙俄士兵。 伊犁地区是一个喇叭形状,也可以理解为刀尖。 这三座城池就在这个尖上,为了防止大清西进,他们在这里布置了重兵把守。 这三个城,也是进入伊犁必要通道。 另外他们其他士兵就布置在了其他城内,还有个重点布防就是拱宸城。 这里有两千狗腿子和一千沙俄士兵。 这是老毛子们的退路,老毛子为了控制伊犁九城,主要就是在两头派重兵,然后中间也有重兵,无论哪边受到攻击,他们都能够立马支援。 还有因为伊犁的喇叭地形,这里降雨量大,物产丰富。 李经孝想要抵达拱宸城必须要绕过两座高山,还有翻越几座山脉。 行军路线绝对是最难的。 马正在前方一路急行,为后面大军开路。 最开始的平原他们因为雪橇,还是很快就穿越了过去。 接着要翻越哈尔克他乌山和乌孙山。 乌孙山过后就是伊犁河谷。 乌孙山倒是不高。 可是他们两万大军要翻越哈尔克他乌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哈尔克他乌山,南天山山脉之一,阿克苏和伊犁境内,最高海拔6995米。 两万大军不用爬最高山,从地势低一点的过去,最低的也有两千多米的海拔。 他们还要运送物资,大炮过去,还是非常艰难的。 整个大军还在不停的往伊犁河谷方向赶去。 到达伊犁河谷就算是胜利一大半了。 此时王德榜已经带着大军抵达了库尔喀喇乌苏,这里就是一些叛军,根本不足为惧。 大军一到,还没进行冲锋,城内就已经乱了,王德榜趁机下令强攻。 叛军在内忧外患之下,坚守了一个时辰就失守了。 王德榜也拿下了第一路大军的首功。 也是整个征西大军的首功。 王德榜将库尔喀喇乌苏城拿下之后,就给后面的左宗棠送去捷报。 这库尔喀喇乌苏本来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