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忽悠邓世昌 (第1/1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李经孝这次没有乘坐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而是要求坐迅猛舰。 李经孝昨天就准备找邓世昌聊一聊,只是时间太晚了。 今天倒是有机会了。 邓世昌可以说是民族英雄,后世无人不识,这个北洋水师的管理层就邓世昌不是自己人。 这让他有点担心。 他准备套套邓世昌口风。 所以他和马正带了一些人上了巡洋舰。 所有人登船后,秦海命令出发。 江苏离台湾府也还是有点远,要行驶一天多的时间,他们没有继续前进。 如果都开足马力的话,肯定用不了这么长时间。 他们都是按照十二节左右的速度在走。 邓世昌看到李经孝选择他的船,他还有点不知所措的。 李经孝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大几岁的后世英雄,在自己面前还有点不知所措,感觉挺有意思的。 李经孝和邓世昌两人在作战室里面坐着。 “邓管带,不用紧张,听说你也去英吉利留过学?” “回巡抚大人的话,末将的确去英吉利留过学,比李武他们去的晚,但是我就学了四年,没有他们学的久。” “他们是我有意安排多学几年的,我让他们出去的时候都小,除了学习航海,还学习了一些其他知识。” “我们国家现在缺乏的不止是海军人才。” “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地方都没有国外新进。” “都是这闭关锁国太久了,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落后就要挨打,看看这几十年来,大清被外国人欺负成什么样了。” 李经孝的这话得到了邓世昌的认同。 “大人,我就从小喜欢海军,尤其是看到我们国家被洋人从海上而来欺负的时候,我胸腔里就有一股怒火。” “我出国留学多亏了军门大人办的学堂,听说也有巡抚大人的支持。” “我若是没有进入海军学堂,我也没办法出国留学,也不能为国争光。” “我和父亲也是想多为国家出一份力,不用感谢我们。” 李经孝停留了一会儿后问道:“你对当今朝廷有何看法?” “你也是出国留学过的,肯定和常人不一样,我要听真话,你放心,就我们二人知晓,绝不可能有第三人知晓。” 邓世昌喝了一口茶水,心里好像下定决心了一样。 “大人,属下说的这些可能有点大逆不道,就我们二人知晓,切不可随意说出去。” 李经孝点了点头:“这你放心,我还不至于为难你,就是聊聊天。” “大人,这次我们北洋水师明明打了胜仗,朝廷里面竟然还有人说不应该建造军舰,不应该办洋务。” “这些人都是老顽固,还有慈安太后不理朝政,慈安太后一心掌权,皇上又是什么也不懂。” “这样下去,朝廷将亡啊!” “我曾经满腔热血,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新进军舰,大炮,我们国家就能重新崛起。” “这次入京后,我才发现,最应该改的还是人心。” “我在国外学习,有个同学是个日本人,他们国家现在也在英法德国建造军舰。” “他们国家非常齐心,天皇更是提倡全国捐款购买军舰。” “我们呢?” “太后和皇上天天想着拿钱修园子。” 李经孝:“你说的这些我都非常认可,现在的大清,已经烂到根上了,没有大魄力者很难挽留回来。” “慈禧、慈安、同治都不行,鬼子六也不行,鬼子六太过于软弱。” “外面的大臣,拿我父亲来说,也是胆小怕事,性格硬不起来。” “这天下,不狠不立,不狠别人就敢欺你。” “老百姓何时才能走出这深渊啊。” “邓世昌,你说我们为官为将是应该效忠朝廷,还是效忠百姓?” “照说,朝廷和百姓本应该一体,可这大清,偏偏走到了对面。” 邓世昌没有回话,他被这个问题困住了。 这么多年的四书五经,忠君爱国思想,肯定是效忠朝廷啊。 但是书上也说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就是水。 他感觉他的思想被动摇了,李经孝看到邓世昌陷入了沉思。 他也就慢慢离开了。 目的达到。 邓世昌一个人坐了一个时辰,都没有想明白他是忠于人民还是忠于大清。 他发现他读的书有漏洞。 等他回过神来,李经孝早就已经不在作战室。 而是和马正去看大海去了。 第二天李经孝他们就抵达了彰化,这里离台湾府的治所台湾县很近。 彰化这里有个小港口,没有基隆和高雄两地的港口大。 李经孝下船后,秦海他们还没有走,因为他们还要送张瑞锦离开台湾。 秦海带着海军就驻扎在彰化,在这里等待张瑞锦,后面会送张瑞锦他们到广东省。 然后张瑞锦从广东省到四川上任。 李经孝在彰化县令的带领下,带着一千人直接去了苗粟。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