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页)

面空气新鲜,空气中没有一点点汽车尾气的异味,更没有扬尘扬沙的灰蒙蒙气象。街上人流稀落,也不似电视上所演,仿佛古代的城市中不是集市就是庙会。朱能骑上他的大青马,和郑寅并辔在明朝的北京大街上缓缓而行,所有的兵丁,亦步亦趋紧跟其后。

朱能用马鞭指点着,这是旧元的中书省,那是南薰坊,然后是枢密院等等。燕京城大路宽阔,丽正门前主街宽达28米之多,其他主干街道也有25米上下,由于人少,更是显的路面宽畅无比。

不多时,已经来到枢密院雕梁画栋的衙门前,朱能滚鞍下马,对郑寅道:“三宝兄弟,前面就是皇城红门,我等要下马而行了。”

早有士兵上来接过朱能和郑寅手中的马缰,将马牵走,朱能的手下,则与那守卫十分熟悉的打着招呼。

然后他们向西迤逦而行。皇城与都城相比又是一番景致,一路上,松柏高耸,槐杨间植,两边的房屋多是红砖绿瓦,精致非常,帝王风范已是隐约可辨。

又一道大门,虽说不如大红门高大,但也是庄严肃穆。大门上一块匾额,上书“东华门”,这三个字,即使是繁体的,郑寅也认识。已经有身着高级官服的士兵拦住了他们的去路,要一一查验腰牌,即使是很熟悉的人,仍然严查不误。当郑寅把蓝玉给自己的腰牌递过去时,守卫仔细的端详着郑寅,围着他转了三圈,然后对朱能道:“朱大人,这马三宝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呢?”

朱能的大嗓门一声能传十里,他应道:“莫说王大人你没见过,就连我见了都不敢认呢。这三宝兄弟,乃皇上赐给燕王殿下的内臣,十二岁从云南入宫,赐给燕王后,燕王把他留置南京王府内了,今番有圣旨传来,这才特地从南京赶来。我与他在十几年前见过一面,不想他如今已经长大###,容貌更是如此魁伟,我都差点儿认不出来了呢。”

“原来如此,既然朱大人认识,一切好说。不过,马公公,殿下此刻正在大明殿接待高丽的御史大夫李大人,且待我先去通禀一声,如何?”

“快去,快去,我们在这里等着便是。”朱能应道。

想到要见到朱棣了,郑寅心情十分的激动和紧张,在燕王面前,自己会不会露馅儿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幕 燕王的队伍

穿越六百年时空,明代的故元皇宫之中,条石板铺就的甬路,竟然比现代的柏油马路还要平坦,石板泛着幽幽的青光,仿佛历史一样虚幻莫测。甬路两边多是巨松,巨松投下斑驳的树影,树影下间或种有各类花草,不时还有一两座亭台掩映在树林之中。

宫中大明殿气度恢宏,二十四根鎏金柱擎天而立,金砖满地,红毯铺路。盘龙椅上赫然坐着一位三十多岁,样貌奇伟,留着三缕长髯之人,不用说正是朱棣。

经燕王宣召,朱能二人此刻已经来到殿前。朱能单腿打千,跪倒施礼,郑寅心说自己单腿打千似乎不合礼数,记得电视上除了清朝以外的太监都是要下跪的。嗨,先给他跪跪也不吃亏嘛,日后还全仰仗这老兄升官发财呢!想到这里,扑通跪倒,五体着地,重施大礼。

朱棣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脸色严肃的来到郑寅身前,道:“三宝,快起来吧。你为何不在南京打探消息,却来到燕京了呢?”

“回殿下,圣上有旨,事关火急,所以小的不敢耽搁,一路快马加鞭,前来报信。”郑寅按照蓝玉所述讲了出来。

“原来如此,把圣旨呈上来吧。”好在朱棣根本没有怀疑,因为他一进大殿时,朱棣已经看清来人就是马三宝,年初他才去京师拜见父皇,还嘱托三宝一定要注意朝中动向呢,怎会不识?虽说郑寅的口音北方话气息很重,但是朱棣因为近几日眼皮总跳,所以心情烦躁,也就没有理会,这也给郑寅留下了宝贵的机会,因为他根本不会说江苏话,只听侯宝林说过相声里“叨唻叨唻,叨唻咪发”那么几句,要想糊弄朱棣实在难得很呢。好在朱棣没有追问,后来朱棣也问过郑寅为何口音有变,被郑寅以前多年出征外地,不免入乡随俗,所以什么地方话也会说两句为由,遮掩而过了。

朱棣没有让郑寅读,而是自己展卷读过,读罢,双眉紧锁,挺立在殿中,久久没有说一句话,仿佛一尊雕像。

郑寅知道,朱老大此时绝对不好受,圣旨他看过,内容是:奉天承运,皇帝诏谕:今太子已逝半年,朕亦已年迈,为大明江山计,兹定于九月十五日立皇孙允炆为皇太孙。诸王可择日启程,务于吉日前抵京,共骧册封大典,钦此。洪武二十五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