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监察御史 铁骨刘钊 (第2/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刘钊还活的好好的,而且督察院六年一轮考察,本来名气冲天的刘钊是要升级调任的,但刘钊放话出来,大明养士二百年,仗节死义吾所愿也!以此察升,某不为也!

虽然这话是借鉴了杨慎杨用修的名言,但杨慎是“大礼议”时期挨了嘉靖皇帝的两次廷杖没被打死的牛人,是大明有数的士子楷模,如今刘钊借用他的话表明志向,一时间刘钊成了杨慎第二,督察院的左右都御史都得避其锋芒,无他!这个属下太牛皮了,属于玩命的主,不敢惹。

大明朝臣士子眼中的“铁骨御史”、“杨慎第二”的刘钊,其实是个投机分子加运气爆棚,当年骂李选侍其实是在杨涟和张维贤抢出天启皇帝之后,而弹劾魏忠贤也只是在魏忠贤执掌东厂初期,而直谏天启挨了廷杖纯粹是因为当时天启的第一个孩子夭折,刘钊装枪口上了,当时天启心情恶劣正好看到刘钊的弾章,顺嘴来了个廷杖。

刘钊挨了廷杖也是有苦说不出,但好在抢救及时,刘钊活下来了,而且没有被贬斥,仍旧在督察院当御史,这就引起朝中官员的兴趣了,同僚们一扒拉刘钊的过往,瞬间刘钊的逼格就拉满了,这是不畏权势的大忠臣啊!

名气这东西不好维持,尤其是刘钊这种刚正不阿、严正廉洁的忠臣形象,大家都是敬而远之,什么送礼逛青楼之类的官场交际,没人愿意带着“铁骨御史”,毕竟脸面不好看。

后来魏忠贤权势滔天,更没人敢招惹刘钊这个“铁骨御史”了,生怕被阉党打击报复,但刘钊也是哑巴吃黄连,名气有了就不能露怯,虽然他也想弄个十虎十彪,认个干爹义父的捞点好处,但由于前期名气太大,被活生生的架在那里了。

真正的忠直之人不忍心找刘钊,怕他头也铁,再跟杨涟一样被霍霍了,阉党则是害怕“铁骨御史”的名头,不愿惹麻烦,悲催的刘钊只能带着家人在京师勉强过活,眼瞅着就成了天启年间的海瑞,吃顿肉都得思量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