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书店开张 (第1/2页)

当荀彧翻看着手中的书籍的时候,内心却是无比的震动。 “明公,这,这是何人的手笔,这字虽然匠气重了点,可是每一页都是如此的工整,想必也是花费了不少的时日。” 荀彧打算将这些书给放下,可是心中却又是回过神来。 “不对,这书不是抄录的。” “哈哈哈,文若你也看出来了?这是子义弄出来的,弄了个印刷术,这书籍就像是盖大印一般,一页一页的印出来的。”曹操也是说着,这是自从曹昂死后,自己得到的第一个好消息。印刷术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了,而且所产的书籍也是越来越多。 “此举,乃是造福天下有志学子的大好事情,按理朝廷也应该重赏,只是可惜了。”荀彧还是记得自己去夏侯信家中送天子诏书的事情。 “唉,子义却并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他前段时间还在和我说,打算办个书院,这些四书五经,可以拿来作为教材。我在想,到时候将少年营也一同并入书院,这些些将士们跟随我在前方征战,对于家中子女也是疏于教导,这几日我在城中也是听到了多家子弟仗势欺人之事,满伯宁送过来的案卷也都还是在上面放着呢。”曹操说着,也是指了指堆在自己案头的那一叠纸张。 “子义此举也是为明公分忧,即便是彧,平日里也是多忙于政务,对于家中子弟也是疏于管教。只是不知子义对于书院的办理有何章程,又会选择哪些大儒为书院讲学。还有,子义如此作为,天下人可愿意接受?”办理书院当然是好事情,可是这外界都在说着夏侯信就是一个乱臣贼子,各家又有谁会将自己的孩子送过来呢?毕竟谁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被问起师承之后,会被人鄙夷一句: 你居然拜一个祸国的反贼为师?这样的师承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今后的仕途是绝对会受到打击和影响的。 “今日不说这些,就只是说说子义想要办个印刷坊,然后就是刊印四书五经这些书籍拿出来贩卖,文若觉得这事如何?”曹操却是扯开了书院的事情,只是将这话题拉回到了眼前的书本上。至于夏侯信办书院,曹操也是在思考着他的目的,但是从他直接想要将少年营也并入书院,那至少说明他还没有反的想法。这些子弟可都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嫡系精锐,以后若是培养得当,也会充实到各个岗位上去,一旦面临选择,家族重要还是老师重要,这还真的是不好说。 “此时当然是好事情,只是不知道这些书籍作价几何?”荀彧也是问着,看着这书籍的质量,以及不同于竹简的轻便,荀彧的心中也是拿不准到底该卖多少钱。 “这个子义倒是说了,一本一贯左右。”曹操也是报了这个价格。曹操初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居然这么便宜么?往日里就算是竹简也不只是这个价钱,而且看起来,这书籍薄薄的一本,里面包含的字数可是比竹简多多了,而且价格还这么便宜。 荀彧突然间感觉到,一种巨变正在袭来,这大汉的读书人往后也会越来越多,也就更能教化百姓。 “子义此事,可真的是大汉百姓之福,书籍如此便宜,也不知道将来会造福多少百姓。若是用度不足,彧也可以想办法筹措一些。” “这倒是不必了,之前子义这边给了一个晒盐法,所得分成利润他也将全部投入到书院之中。”说着,曹操又从自己的案上拿了一碟纸张出来递给荀彧。 荀彧接过来看了之后,也是惊奇不已:“明公,这晒盐法能成?” “已经教徐元直在北海试行了,据说产盐还是不错的,比起煮盐来,不知道要节省多少炭火,另外啊,子义也还将继续扩大纸张的制造,除了供应刊印书籍之外,还打算供应官府的日常办公所用,这纸张的价格么,肯定是比竹简是要便宜的。”这是夏侯信想到的第二件事情。 生意的事情还是要谈清楚的,可以友情价,但是绝对不能亏本,即便是在这处亏本了,那么也必须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哎,子义如此,可是打算从事商贾之业?”荀彧听完了之后,也是不由得一阵惋惜,这样的人才去从事贱业,可惜了。 “文若啊,这事就由着他去吧,这些年来,他特立独行的时候还少么?”曹操也是随口的说着。 荀彧出来之后,就立刻回到了自己官署,然后又让人去将夏侯信请来,两人就供应官府纸张的事情进行了磋商,约定了今后每月供应朝廷纸张数量。 许昌城即便目前是大汉的政治中心,可是商业依旧不是太过发达,并没有太多的后世的其他特色,除了最基本的米粮、盐铁这些老百姓最必须的店铺以外,就是一些布匹和首饰店铺,以及青楼楚馆,只是这一日,皇宫大门直接对出来的朱雀大街上,有一家店铺在装修着,地理位置也是极好,熟知许昌城内的人都知道,这是丞相府中的产业,只是眼下装修,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干嘛?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