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约赵云 (第1/1页)

“传令,命赵云驻守阳平关,其余人,明日一早随我启程返回成都,拿下刘璋那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刘备冲出了营帐,跑到了沔阳城头。 “众百姓愿意跟随备去西川的,可以跟随备入川,若是不愿,备也不强求。” 当命令发布的时候,刘备军麾下的将士开始不断的行动起来,可那些百姓却鲜少有动的,之前刘备率领大军攻城,城中的百姓死了不少,这些人无不是活着的人都兄弟、亲属,这些仇恨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放下? 所以响应的人不太多,刘备顾惜自己仁义的名声,又不想强迫这些人,只带了少部分人从阳平关,一路朝着成都行去。 “什么?刘备率领军撤退了?” 曹操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有些难以置信。 夏侯信得到了这个消息,同样是难以置信。 粮草?还是刘璋? 曹操在派出斥候确认了情况之后,立刻就召集众人开始了下一步动作,第一便是重新占据沔阳城,将战线重新推进到之前的状态,又继续占领了天荡山和定军山等地方,确保了对阳平关的压制状态。接下来便是在阳平关下开展攻击,只是阳平关地势险要,再多的兵马也难以铺展开,这就让曹操即便率领了数万大军,也不过是空耗粮草。 曹操立刻取信,让曹洪率领一路兵马,从武都出发,攻打马鸣道,继续被刘备麾下将领阻挡,一时之间,难以攻克。 曹洪就命令徐晃带领一支人马,向西攻打阴平郡,打算从阴平出发,攻打梓潼。 赵云在阳平关死守,不让寸步,心中只觉得曹操厉害,趁着刘备大军去成都的时候,立刻就率领大军形成反攻。 可就在这时候,曹操也面临着不得不撤兵的情况,因为邺城那边传来了消息,他也不得不回去处置。 不回去不行啊,不然自己的儿子可能就要被砍头了。临走之时,曹操却对雍凉这边的人选产生了迟疑。 是继续用夏侯渊?还是用曹洪? 夏侯渊如今断臂,已经不能再上阵策马,恐怕不能再如之前那般。 曹洪作为自己的从弟,无论是邺城,还是许昌都离不开他的驻守,一时之间,只觉得手下人才虽多,可真的能够让自己放心使用的,却不多。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继续留夏侯渊在雍凉掌管军事,将汉中,连同武都划入陇西三郡的范围。迁夏侯信的官职为汉中太守,行右将军府长史事,督陇西五郡事。 曹真、夏侯尚留在陇西,连同庞德一同留下协助对刘备的防守。 徐晃继续驻扎在右扶风郡,时刻保持对汉中的支援;张合所部被调离雍凉,到淮南战线张辽的麾下任事。 至于郭淮,曹操思来想去,还是将郭淮留在了夏侯信这边,夏侯信面对郭淮却觉得恶心。自己的情报方面已经得知了郭淮在撤军之前,见过一个神秘人物,无论这背后策划的人是谁,都让夏侯信觉得郭淮这个人不可靠。 心中觉得既然已经留下了曹真等人,又何必将郭淮留给自己,只是这是曹操的决定,自己不好太过反对,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曹操临走之时,还想带着曹叡一同回邺城,却被夏侯信坚决反对,只说此时曹叡回去并不是什么好事情,还是让他安心在雍凉呆着比较好。 曹操见夏侯信如此的坚决,也知道此刻曹叡回去,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就同意了夏侯信的坚持。 “子义,你这是在为郭淮担忧?” 徐庶陪着夏侯信给曹操送行,等到了曹操率领大军远去,才开口。 “不是郭淮,而是魏王此刻撤军,来得太过突兀了一些。” 夏侯信站在阳平关上,遥望着远处的蜀军大营。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刘备已经撤军了,只要自己集合大军,三路包抄,就能拿下阳平关,甚至是葭萌关以北的地区。可曹操为什么就这么撤军了? “怕是邺城那边出了状况,曹公出兵支援汉中及早,可又遇到了各地的叛乱,这到汉中的时间才一拖再拖,如果能够早几个月到汉中,当初就能拿下阳平关了。” 徐庶拨转了马头,跟上了夏侯信的步伐。 这些事情,夏侯信都是知道的,无论是代郡,还是长安,又或者其他地方,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叛乱,一路的平叛让曹操的大军需要不停的平判,而且觉得汉中这边局势没有变得更加糜烂,所以就没有想过立刻过来。 “算了,如今子义你的官职已经更进一步,督五郡事,手中的权力已经进一步扩大,不知道你接下来可有何打算?” “元直,我心中也迟疑不定,阳平关是必须要拿下的,可接下来又该怎么办?是继续出兵,追击刘备,还是拒关而守,和曹子丹他们一同在武都、阴平、汉中一线形成防御工事。” “眼下刘备匆忙撤军,肯定是成都出了问题,刘璋不给他提供粮草了,他凭着之前积攒的粮草,和我军打到了这个份上,若不是他临时撤军,恐怕整个汉中也不复我等所有。”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