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凤凰楼坍了 (第1/2页)

躺在床上的硕塞右眼上包着纱布,成了独眼龙,他黯然地对贝子屯齐道:“恨不被炸死!”

屯齐心忖要是劳资坐上你这个位置,早死早解脱。

他知道如今是怎么一个糟糕的情形,恶劣到无以复加,明军的那位领袖没有亲征,派部将都能够搞定虚弱无比的大清。

屯齐正『色』道:“王爷怎可说此丧气之话,就算死,也要与明人拼个同归于尽!”

硕塞哑声道:“说得是,说得是!”

正在谈论着,只听得南面传来了闷雷似的隆隆声,紧接着东面也是轰隆声不断响起,硕塞与屯齐相顾失『色』,明白明军开炮轰击沈阳城了!

屯齐勉强道:“王爷你先养病……”

他离开硕塞王府,不由地仰天而视,看到头顶上炮弹拖着烟气横飞!

一条条烟气,如张牙舞爪的恶魔,笼罩在鞑靼人的头顶。

更沉甸甸地压在鞑靼人的心头,这座城开始受到攻击,能撑多久?

实心弹砸到人的机率比彩票大一点,对于人员和建筑物的伤害那是微乎其微,但对于城里人心的打击则非常大!

更可恶的是,明军开炮没完没了,白天黑夜都在轰炸,尤其喜欢在晚上开炮、吃饭时打炮(明人良心坏透了),让鞑靼人吃饭和睡觉都不安定。

生活不便是其次,屯齐知道形势非常险恶!

明军在高处架起大炮,对准下方发『射』霰弹,轰击城墙上的有生力量!

他们的霰弹来自英国佬,霰弹的名称(canister)本意就是圆筒,弹体外观呈圆筒状。外壳是一层薄铁皮,底部是一个木质的膛片,弹体内装有铁质小弹丸(注意:弹体里并没有火『药』)。

霰弹从原理上讲更近似于枪而非炮,开火后膛片推动弹身前进。弹体离开炮膛的瞬间,火炮内外压差巨大,弹体外壳无法承受,随即破裂,内装弹丸势必逬出,在空间中形成圆饼状弹幕。

这一弹幕会逐渐散开,划过一个由炮口为定点的圆锥形空间,击中目标。

它的『射』程是三百米,明军二百米内架大炮发『射』霰弹,弹子欢快地弹『射』城墙上,防护一没到位,人员身体上即时穿出洞洞,鲜血横飞。

霰弹打个不停,死神随时而至,鞑靼人大惧,行动时不得不顶着遮箭牌守御,当听到炮声响起时,鞑靼人皆盾牌伏地,走动时蹲着走路象螃蟹一般,让明军大笑不止。

明军压制城墙上的鞑靼人守军,阻止他们开炮,不让他们往城下『射』箭。

不仅如此,明军的装甲掷弹兵在城下点燃炸弹,往城头扔去,轰轰轰……接连不断在城头炸开。

它们比霰弹还要难防,举盾正面可以防范霰弹,可是炸弹在前后左右炸开,无孔不入,只要装甲和盾牌防护不到,立即吃上弹弹,被炸得鲜血淋漓,有的炸弹近人炸开,甚至把人炸得脑震『荡』,厉害的话,把小个子的士兵给炸翻下城!

“冲啊!”戴着头盔,穿着护甲的民工推着装满了泥土的小推车,在霰弹炮和炸弹的掩下,冲到护城河边,把泥土倾倒在护城河里。

如果捉到敌人那边的民众,可以用他们去填沟壑,但几乎找不到鞑靼人的民众,有的话也给蒙古人当成奴隶给收走了。

鞑靼人的血流光了!

时为秋天,护城河满盈,根本经不起疯狂的明人的填平,随着泥土不断地倒下,护城河水溢上来,迅速地变浅。

鞑靼人试图放箭阻挡,但是他们挨明军大炮轰击,连头都抬不起来。

有的鞑靼人弓箭『射』中了民工,对民工的压力不大,被『射』死的寥寥无几,伤员都被运送下去,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民工的士气很足,只顾来回装运泥土填平护城河。

鞑靼人弓箭无法『射』到明军高处,大炮的威力也不足。

明军则打得不亦乐乎,高处的大炮发『射』霰弹、城下扔炸弹,而架设在主阵地的上百门野战炮,以排炮的形式向城内城上『乱』轰一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鞑靼人不得不使出了不光彩的手段,人盾!

突然间,明军的攻击静寂了。

鞑靼人将辽民押上城墙!

成群的辽民男女老幼被鞑靼人的刀架在脖子,喊声、哭声一片,让明军的手停止了。

要知道,辽民,那些鞑靼人治下的汉人,其实是鞑靼人的子民。

而明军与辽民,只是血缘上的关系。

鞑靼人居然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