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忍辱负重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野利仁荣将南陵温与种针谈话的全过程记载在册,并连同眼线一路盯梢宋国使团发现的见闻,都快马呈给李元昊过目。 李元昊当然也在暗中派人跟踪,两方所报内容相差无几。 这一路上发生的事,都还在李元昊的意料之中,唯独南陵温否认大宋王子的消息,让他有些琢磨不透,内心疑惑: “南陵温与赵仲明平日里关系亲密,难道不想让对方回国吗?” 当然南陵温在给李元昊的奏折里也有一番解释: “如此精通于汉语典籍、熟悉中原风土人情的人太少,臣不愿意如此轻易的失去一名得力助手!” 不过这样空洞的理由,不足以让李元昊信任。 李元昊决定让没藏讹庞也上一份密奏,看下是否有新的发现。 如此当然是正中南陵温的算计,面对生性多疑的李元昊,他知道必须“欲扬先抑”,方能打消对方的疑惑,让赵仲明顺利离开。 一开始,南陵温也没有打算欺骗赵仲针,只因身边一直有没藏讹庞和他眼线的监视,这些人和他'朝夕相对',如果不做足戏很难瞒过对方,于是在他反复思考后,想到以退为进的'曲线救人'法。 没藏讹庞虽然文采不够,但还是在一天后送上了'小纸条',给了南陵温一记完美的'助功'。 在信中,没藏讹庞重点描绘了南陵温在谈判时,对各种细节的第一反应,他尤其细说南陵温在听到宋人提起赵仲明时,是在未有一丝犹豫的状态下,直接否决了对方的请求,这便是告诉李元昊,如非心里早有准备,孰能如此迅速。 对于此事,没藏讹庞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表面上南陵温是为了留下一个精通汉学的人才,实际则是害怕宋人离开后,无人替自己译书和出谋划策,从而影响个人的升迁。 李元昊知道南陵温从未到过宋朝,应该不会有通敌意图,于是也开始倾向于没藏的推测。 当得出如此论断后,李元昊竟然有些高兴起来,在他心里笑着对自己说: “南陵温啊!想不到你也不过如此啊!” 和宋朝那边猜测的不差,因为国家财力羸弱和平衡士族权力的原因,李元昊不得不重用了'外人'南陵温。 但他惊讶的发现,此人虽颇有能力,但做事风格却不像一般人那样看重利益和上方的眼神。 用今天的话讲:南陵温便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是'典型的唯实不唯上',对此,李元昊肯定是头痛,因为对这种人只能讲道理,和装出贤君的形象,无法收买。 现在是国家困难时期,李元昊尚可以约束自己行为,但等到协议达成,宋国送来岁币和允许通商后,他必然要恢复本性。 在李元昊看来:他之所以想当个皇帝,便是想去享受人间最大的欢乐,若还要束手束脚的,人生能有多大意思。 只是到那个时候,南陵温若还不改变性格,到时候必成刺头,恐怕会有一番清算。 如今,终于在宋人无意的触及到其'底线'后,南陵温开始'急'了。他一改往日无欲无求的模样,有了求自保的倾向,而且还当众对使者撒谎。 追求荣华富贵,才符合人之常情,这样的话,李元昊才有自信驾驭南陵温。 满意于没藏讹庞这次的'小动作',为示鼓励,李元昊还派人悄悄给其送出了奖励和新的指令: “朕恐怕野利仁荣与南陵温多有讨好宋人的倾向,令汝在保证协议达成的前提下,多展示夏人尚武的风姿!” 得了肯定的没藏讹庞,开始躁动起来,他知道谈判的首功如何都算不到自己头上,不如早作打算,提前削弱一下南陵温实力。 为此,没藏讹庞让亲信去诱骗一名被俘虏的宋朝军官。 亲信安排军官打扫帐篷卫生,同时假装喝的酩酊大醉,故意让这位被俘虏的军官见到野利仁荣呈现给李元昊的书信。 军官果然上当,趁着夜幕跑出了军营,因为书信上也提到了使团的北上路线图,因此他是很轻易的找到了宋朝使者队伍,并与赵仲针相认。 得知亲弟尚在的消息后,赵仲针不由的喜极而泣,他让军官化妆成本地向导混入队伍中,同时也派人散布出,准备下重金赎回赵仲明的消息,给予夏国朝廷压力。 又过了几日,在历经近两个月的时间后,大宋使团终于来到了兴庆府。 虽然李元昊称帝后一心去汉化,但赵仲针发现与传闻中的一样,兴庆府的确是仿造汴梁城而建设,只是规模上小了很多。 入城后,李元昊并没有第一时间召见使团,而是由野利仁荣出面,开启了第二次谈判。 鉴于称呼问题已经有了初步默契,因此这次会议的重点便是岁币(宋人在诏书称呼为赏赐)。 野利仁荣压阵,但他还是让熟悉几国语言的南陵温出面谈判。 因为宫殿还在建设,谈判地点便定在兴庆府最大的客栈,这次见面,南陵温已经一改前期谦让的风格,一上来就指出: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