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董毡造反 (第1/1页)

南陵温们刚回到汴京,就被太子赵仲针请入自己的东宫。 几人照常先一顿寒暄和饮酒,等到气氛上来后,赵仲针便挥手支开了下人。 大厅只剩他们三人与苏子瞻后,赵仲针站立起来,一脸痛心疾首的说: “本来不该这么早就传唤你们,但我们是朋友,也是一心为国,今天只能强人所难了!” 赵仲明知道哥哥的性格,如非大事绝不会如此失态,他赶紧问: “哥哥所为何事?我想在朝堂上憋屈了,乃至职位上的变动,对你来说其实都是无足轻重吧?” 赵仲针说:“我们算是挚友和兄弟了,你们知道我只心系扩边和朝堂新政的问题!” 南陵温听出点眉目,他说:“新政还轮不到仲针大哥主持,看来就是边境的问题了,我们刚从辽国回来,那只有西夏后交趾国(越南)了!” 赵仲针点点头,他说: “这件事朝廷内部目前只有几人知道,在青塘地区,等西夏军队撤走后,董毡的态度却模棱两可起来,他把青塘地区的汉人驱逐,等我们去交涉时,又把使者杀掉!” 南陵温眉头一紧,他说:“董毡当初投降的态度可是相当诚恳,一定发生什么事了!” 赵仲针说:“据说是知道了我们终将占领青塘的意图,所以宁愿鱼死网破!” 赵仲明说:“也是很久以后的事,而且这次只是去册封,没有任何要入侵对方的动作啊!对方如何得知?” 赵仲针说:“好像是没藏讹庞透露的,他们说宋人很早就在边境集结军队,显然是防备着西夏人的偷袭!” 南陵温说:“当初西夏军队进攻角厮罗的速度太快了!我就知道是有人提前走漏风声 朝廷内部也许有叛徒,但更可能是主和派故意为之!” 张可秀说:“主和派不敢拿这么大的国家大事为筹码吧?不怕被天下人声讨吗?” 南陵温说:“别告诉他们的道德,在政治诉求或者说露骨点,在利益面前,很少有人会有底线!” 赵仲针说:“你们稳住吧!我再说一个悲伤的事,景思立大将军被董毡手下鬼章斩首了!” 南陵温把口中的茶一口气全吐出,他睁大眼睛问: “怎么回事?那可是景将军啊!区区鬼章……” 赵仲针便流泪便说: “鬼章打劫汉人,被景将军讨伐,不敌后假意投诚,景将军应该是大意了,只带三千人去受降,结果被对方偷袭,战死而亡!” 张可秀攥紧手中的拳头,她问:“仲针大哥,为何我们还不点兵声讨?” 赵仲针说:“我必须考虑整个战略,这次偷把军队消息透露给西夏人的必定是朝廷内部的高官,如南陵温所言,他们叛国的可能性小,但为了自己的利益算计的可能性大!” 南陵温说接着:“如果这件消息在朝廷传开,必然会有人声讨扩边的政策!能不能打先不说,万一因此废弃了边境战略,景将军便白死了!” 张可秀说:“书生迂腐,真是如此,我们这趟角厮罗、可敦城、上京都走了一趟,周边的形势不容乐观,宋国必须未雨绸缪了!” 赵仲明知道哥哥不清楚这段经历,便给他和苏子瞻连带讲述了一路都见闻。 两人都对女真部落吊打同数量辽人军队感到疑惑,又详细了解各地的骑兵战力后,也不得不一起叹气。 原来宋国军队战斗力已经落后如此之多,而且士大夫的眼界也远远落后时代。 苏子瞻虽然和南陵温们是好友,但多有文人浪漫,不喜欢战争,被赵仲明说动后才开口: “你们一路丈量过来,应该不会误会,等于整个宋国也就是西北军能与外敌勉强一战,其他的都是吃干饭的?” 张可秀说:“这点和我观察到差不多吧!西北军也不是天生神勇,而是一直有局部战争,被磨练出来的!” 赵仲针说:“我们要与漠北地区有联系,必须要越过辽人,这显然太难。河西走廊也被西夏占据,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先图实力最弱的青塘。” 苏子瞻为了兼听则明,思想一阵后,还是决定把保守派的意见说出。 他也站起对着众人说: “其实反对开边的人中,也不是全然无理,打仗开销,你们比我更清楚! 而且照你们所说,这些游牧番邦之所以一定要南下抢劫,就是因为生计所迫,我们去占领了,肯定还是无法自足自给,只能用南边百姓的血汗去补窟窿了!” 赵仲针不想讲国家安危的大道理,好多人未必会理解,他看了一眼南陵温,希望他能从身边的具体例子来反驳这一想法。 南陵温也是思考一阵,然后对苏子瞻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苏子瞻笑着说:“你用白居易发诗来表明时间久后,人们便会明白我们是篡位的王莽,你们就是匡扶周室的周公旦?” 南陵温说:“没有,我只是说对错只有后世才能知,因此我们都不需要去说服对方!”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