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部分 (第2/4页)

、手下留情。并把这件事情当做了一个与穆国兴讨价还价的条件。

吴记者和冯旭立的算盘打的是够精明的了,但是他遇到的是同样一个官场老油条于富春,不管吴记者在于富春面前如何的暗示,于富春就是装傻充愣的不予理睬。

最后吴记者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开门见山的对于富春说道:“于部长,按照你们市委的安排,对下面五区、三市、两县的机构改革和干部定编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也看过你们市委这方面的有关规定。是不是对年龄一刀切这个做法有点太严厉了,有一些很有工作能力的好同志,还是应该适当的放宽一下年龄的限制的。

于富春笑了,吴记者终于沉不住气了,露出他的狐狸尾巴来了。

“吴记者,对于干部年龄的限制是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的,这可不是哪一个人想改就能改变了的。对于一些有工作能力的同志,市委在文件中也有规定,必须要经过民主评议,组织考核和竞争上岗这三项工作之后,才能决定是否把他留下来。据我所知,安江市那么多过年龄线的同志还没有一个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

吴记者咧了咧嘴,也没有说什么,端起茶杯来继续喝茶,心里却在琢磨,如何才能让于富春明白自己的意思。

“于部长,现在还没有一个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同志,并不代表今后也没有。譬如说我的那位老同学冯旭立吧,这个人就蛮不错的嘛。先他和我一样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政治理论性很强,其次他这些年来在基层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和他们的区委书记赵庆一同志还有区长王卫庭同志都谈过,他们两个对冯旭立的看法还是蛮不错的。

这话说的就有点干涉安江市委工作的嫌疑了,如果说在其他的地方于富春还能容忍吴记者的做法,可是牵扯到安江市委的权威问题上,于富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作让步了。

“呵呵吴记者,对于干部的考核问题是我们市委的正常工作,组织部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程序,中央对干部的任命也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件事情可不是由哪一个就能说了算的。官职乃国家重器,不可轻易授人,吴记者也是有学问的人,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吧!”

吴记者上下仔细的打量了一番于富春,他也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宣传部长理论水平一点也不比他这个名记者要差,嘴里说出来的话一套一套的,最后竟然连圣人的话也引用的恰到好处。

这也是吴记者小瞧了于富春了,不管怎么说于富春也是华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来安江任组织部长之前又在文化部门担任了很长时间的领导职务,常年与文人打交道,耳熏目染的像这些话还不是信手拈来?

既然大道理讲不过人家,吴记者就只有实话实说了:“于部长,看不出来你的文学功底还很深厚啊!让你来担任宣传部的部长才是人尽其才啊!不过,大道理谁都会讲,可是现实你也不得不承认吧!”

于富春微笑着没有吱声,他知道,吴记者是要亮开他的底牌了,其实于富春也不想得罪吴记者,他也清楚得罪了吴记者的后果会是什么。他之所以不敢答应吴记者的要求,主要还是担心做不通穆国兴的工作。

在这次市直机关干部定编工作中,也不知道有多少高官显贵给穆国兴打电话讲人情,但都被穆国兴给坚决的顶了回去。只要是不符合标准的干部是坚决的拿下,为此他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市委书记都这样做了,别人自然也不敢再搞什么小动作了,帮助别人要是影响了自己的前程,这种傻事想必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做的。

吴记者看到于富春没有讲话,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道:“于部长,我写的这两份稿件你都看到了吧,我相信你也找不出这两份稿件脱离事实的问题来的,上交哪一份就是我的权力了。稿件只要一交上去,产生的影响有多大,我想大家都是聪明人也会预见到的,就是穆书记他也不会看不到这一点的。不就是一个年龄才过三个月的干部去留问题嘛,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啊,安江市有这么多的处级以上干部,留下一个冯旭立也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何苦为了这一个人闹的大家都不愉快呢?”

这就有点威胁的意思了,于富春感到他已经说服不了吴记者了,也犯不上为这件事情去得罪这个人。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他,他把第二份稿件交了上去,到时候上面归罪下来,先就会拿他这个宣传部长试问。穆国兴也会说,你这个宣传部长是怎么搞的,这么点小事你都办不好,今后还怎么相信你的工作能力啊?

于富春想了想说道:“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