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部分 (第2/4页)

话,就好像非常口渴似的,端起茶杯喝起了茶。李胜斌是不想在这件事情上讨论下去了,但穆国兴却不肯放过这次机会,接着说道:“胜斌同志,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团结,我认为这个团结不能是无原则的,而是要在分清是非之后,求大同存小异,这样才能达到团结的目的。一味的和稀泥,不敢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能实现一个班子的真正团结的。”

穆国兴的态度咄咄*人,短短几句话,就把李胜斌给*到了墙角上,让他不得不有一个态度了,再要想含糊过去,是不可能的了。

穆国兴讲这话的意思就是在告诉李胜斌,今后在常委会要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了,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就是要分清是非,实现班子的真正团结,这些话说的是冠冕堂皇,就是用放大镜也不会找出半点错误来。

“穆书记,你是我们这个班子的班长,对于被班子的团结问题,大家都在看着你。我承认原来对你有些地方不够尊重,我过去在工作当中也走了一些弯路甚至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是前任省委集体做出来的决定,我这个省长也是要对省委的决议认真执行的。”

穆国兴喝了一口茶,缓缓的说道:“胜斌同志,班子的团结固然重要,但要看团结是怎么来的。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没有是非一味的和稀泥,这样的团结不要也罢。至于你原来对我是否尊重,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也影响不到省委的整体工作。但是,我们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应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也应该有一个判断是非的能力。我并不想和哪一个人算旧账,前一届省委出现的问题,应该由前一届省委负责,中央对此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态度了。我希望的是,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必须要在思想上真正与中央保持一致,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含含糊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两千一百八十四章还有她的份

听穆国兴话里的意思,好像要在省委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虽然穆国兴表面上说不会算旧账,实际上却就是这样意思。李胜斌有些吃惊的看着穆国兴,暗暗感到这个太子的强势果真是名不虚传。

李胜斌正要张口反驳,却没想到穆国兴的话又转到另一个问题上了:“胜斌同志,新广书记率领纪检和组织干部去广南省学习,马上就要回来了。我想与你就我们省下一步如何开展干部选拔制度上的改革,和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沟通一下,这件事情是否尽快的拿到常委会上进行讨论。”

李胜斌意识到,这才是穆国兴这才来交换意见的重点,对于在江南省实现这两条政策,李胜斌是绝对不会赞成的。他也能猜到穆国兴表面上是在实行这两条新政,谁知道他会不会挂着羊头卖狗肉,为他排除异己清理干部队伍而创造条件啊。如果要按照他的那两条施行下去,穆国兴手里又掌握着干部的官帽子,要不了几个月,江南省干部的眼里可就只有他穆国兴了。

“穆书记,你在广南实行的这两种工作方法,是符合广南省实际情况的,在那个地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江南毕竟是一个经济大省,在某些地方和广南省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我的意见是不是先缓一缓啊?看看兄弟省市是怎么做的,毕竟对这件事情中央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太超前了,也有些不太好吧!”

穆国兴本来就想到,李胜斌不会支持在江南施行干部选拔制度上的改革,以及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却没想到,他反对的态度竟然如此的明确,什么叫做缓一缓啊?这就是说的好听而已,实际上就是不同意在江南搞这一套。

“正因为江南是一个经济大省,所以我们更应该对干部队伍加强管理,也更应该在干部的选拔问题上最大化的发扬民主。只有一支立场坚定思想过硬,清廉而又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我们才能带领全省的人民群众,实现我们建立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

“穆书记,既然咱们两个是在个别的交换意见,我也明确的表明我的态度,我认为目前在江南施行干部选拔制度上的改革,以及纪检部委派巡视制度,时机还不成熟,搞不好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

虽然李胜斌没有说出这个错觉是什么,但是穆国兴也听明白了,笑了笑说道:“胜斌同志是不是担心有人说我们在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我认为这是没有什么可怕的。提拔干部就要最大化的发扬民主,这样才能把一部分跑官要官不符合干部标准的人挡在初选的门外。从广南的情况来看,广大的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是欢迎这个办法的。至于纪检干部委派巡视制度,更加体现了省委在反腐工作上的领导作用。最大限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