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 (第1/4页)

所以皇帝选择了十到十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可以看出大致的脾气,同时也还有进一步培养的价值,有潜力可挖。

这个初步筛选标准一露头,满开封的宗室全都轰动了,纷纷冲回家里踅摸自家年龄合适的孩子。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往皇帝身边吹风。一时间皇帝觉得自己的兄弟姐妹似乎一下子变得多了起来,乱七八糟地纷纷往宫里跑。

皇帝没兴趣跟这些人啰嗦,他直接抛出来一句话:“做太子,别的条件不论,起码学问得过得去吧?”紧接着便宣布三天后在宫里举行一场考试,宗室子弟,凡是属于今上的祖父武皇帝后裔的,年龄在十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全都可以参加考试。

特地地选择武皇帝后裔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本朝建国都一二百年了,宗室的数量已经膨胀到了几千人,许多宗室早就跟皇帝出了五服,让这样血缘疏远的人做继承人,皇帝也不乐意啊!这种的大多数早就沦落的不成样子了,也挑不出什么人来。

这个考试的消息传出来,可把许多宗室砸了个头昏眼花:宗室自己,有几个认真念书的?别说科举了,就连国子监都没多少好好念的,消息传出来,许多人恨不得让自家孩子挑灯夜读,但临时抱佛脚哪里管用?

用这种方式选储君,其实也并不算科学,不过作为初步筛选,足够了。皇帝的身体不好,实在没精力听那些亲戚在他耳边吹这个孩子懂事儿那个孩子好学,谁信你们鬼话啊,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先考一场,把那些不学无术的,贪图玩乐的直接刷掉。这样子来他耳边聒噪的,估计直接就能下去八成吧?

考试那天,符合条件的宗室子弟呼啦啦来了七八十号,看的皇帝嘴角直抽:卧槽,我这些堂兄弟真能生!老子一个儿子都没有,你们这群王八蛋一个接一个的生!真是岂有此理。

一场考试下来,皇帝在上头看的都想抽人,下头的少年,一个个长得人模狗样的,怎么做题的样子那么苦逼?我就问了点最基础的问题,你们至于愁成那样么?

皇帝坐在龙椅上,环视了一圈儿,大部分的宗室少年愁眉苦脸,到也有那么十几个脸上不愁的。

皇帝年纪大了视力也不太好了,忍不住冲身边的宦官,挥挥手,让宦官用软椅抬了他走到考生们身边。

那些愁眉苦脸半天写不出一个字的,皇帝看都懒得看,示意宦官抬着他走到一个奋笔疾书的少年跟前,皇帝坐在软椅上,发现那少年写的兴致勃勃,自己走到跟前都像没注意一样继续奋笔疾书,他十分感兴趣,便探了头过去看那少年的卷子,一看,顿时看的嘴角直抽。这少年写的龙飞凤舞,他盯了好几眼硬是认不清写的什么,皇帝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我看你写的龙飞凤舞,可怎么这格式像是在写诗?”

那少年吓了一跳,扭头看看皇帝,笑嘻嘻地说:“皇叔,我就是再做诗啊,长这么大第一次这座大殿,挺激动的,看看考题反正也不会,干脆写首诗好了:好大一座殿,上下金灿灿,难得坐进来,赶紧多看看!”

皇帝这会儿已经认出这少年了,听他开口,顿时喷了:“你这是作诗么?我看你爹真是揍你走的少,来人,把这混账东西叉出去!”

那少年苦哈哈地喊道:“别介,皇叔,您好歹让我跟大家一起出去,不然我父王会打死我的……”

皇帝骂道:“滚滚滚,你父亲就你一个儿子,摆明了不会送给我的,你们父子俩故意气我来的么?”原来这少年的父亲是皇帝的亲哥哥豫王,豫王是出了名的二百五,当日九王之乱掐成那样,他蹲在开封的王府里硬是没一点事儿,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二百五,绝对不可能皇帝的。他一辈子就只有一个王妃,豫王妃快三十岁才生了这么一个儿子,生这个儿子的时候还难产,勉强保住命,却是不能再生了。豫王虽然二百五,却是个痴情种子,声称有儿子心满意足了,从未提过弄个侧妃什么的。

要说豫王这个儿子还真是不错,出了名的孝顺懂事儿,只是稍微二了点……这会儿他连正经诗都不做,弄个毫无章法的打油诗出来,显然是对皇位没什么兴趣的。皇帝心里略有遗憾,不过也没太惋惜,毫不犹豫地让人把他拖了出去,留这么个东西在大殿里杵着太气人了!二百五杨艳双被拖了出去,他夸张的惨叫回荡在大殿内,只把参考的众少年刺激的有想哭又想笑:我们这么辛辛苦苦地想要争取一下,这个混蛋压根不稀罕!

皇帝被杨艳双刺激了一番,哭笑不得,心里头倒也放松许多:其实宗室里头还是有不少好少年的,只是许多家世不太合适罢了,比如这个杨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