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消的差不多了再说。

接下来的几天,张雱又到通政司堵过几回人,都没见着谢四爷的面。通政司诸人都是感概:两家都不容易!谢家世代书香,实在不想结这门违背常理的亲事。南宁侯碍着太后的情面,捏着鼻子认了不说,还要跟在谢通政身后陪笑脸。人南宁侯府是一位青年有为的嫡子,往后会请封世子,长的俊人品又好,如今为娶个庶女低声下气的,真是难为人。唉,端贤太后真是……让人没法说。

张屷不在锦衣卫当值的时候,去通政司献殷勤。有张屷在,谢四爷的茶水不需别人服侍,文案也有人整理,还有人管跑腿,生生是节省了通政司的人力。这天下衙的时候,通政使简大人对着谢四爷叹了口气,“谢通政,这样的女婿,认了吧。”年轻人一头汗水替你跑腿,比亲生儿子还听话,难得啊。

张雱终于逮着谢四爷的人,连着几个晚上都陪谢四爷出去喝酒。张雱也不敢得意了,对着谢四爷陪尽小心。谢四爷心里总算舒服了点,无忌,你嫁女儿的时候难为我,我嫁女儿的时候难为你,咱们算是扯平了。

二太太和三太太消息不灵通,过了好几天才听说这件事。两人先通了声气,然后一起坐上马车来了灯市口大街。“小七有福气”,二太太温和夸赞。“小七自是有福气,更有福气的,却是四弟妹。”三太太笑着说道。连庶女都嫁的这么好,我倒要看看,四房嫡女能嫁什么人。

四太太客气的道谢,脸上的笑容也得体,并没有如同三太太所料想的那样气急败坏。四太太和宜春侯夫人见过面,宜春侯明年似要是调任外职,宜春侯世子却要留在京都。宜春侯夫人急着替儿子毕姻,省得他无人照管。四太太听的极是动心,这可是大好事,锦儿能嫁位侯府世子,却不必服侍公婆。

十月十六,皇帝在乾清宫西偏殿召见谢四爷。公务处置完毕,皇帝提及私事,“卿幼女和阿屷的婚事,如何了?太后前日还问过。”

谢四爷心里这个气呀,先是弄出个太后,如今又弄出个皇帝,无忌,显摆你家有权势?谢四爷不卑不亢,“长幼有序。臣长女尚未字人,幼女只好等着。”

皇帝神色很和悦,“卿幼女,朕见过两回,是位很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卿舍不得幼女出嫁,也是人之常情。只是太后的美意,切勿辜负了。”

谢四爷出了乾清宫,回到通政司。张屷满头大汗过来了,提着壶热水。谢四爷淡淡看了他一眼,“回去转告令尊,请他央媒人吧。”张屷深深一揖,“是,大人。”

☆、第136

杜阁老当仁不让;自告奋勇做了媒人;“阿忱和阿池都是在辽东成的亲,我连杯喜酒也没喝上。到了小阿屷的亲事,做舅公的要出把力气。”

杜阁老的夫人向氏乐呵呵拉着谭瑛;“阿瑛啊;小阿屷都要成亲了。”谭瑛微笑点头,可不是么,解语四个孩子,阿屷成亲最晚。丫丫是阿屷的妹妹,已经做了母亲。

安瓒笑的温和;“阿屷成亲,该我们两夫妻多操心。阿忱分给沈家,阿池分给岳家,阿屷是分给我们的。”丫丫最小,分给了傅深。

张雱和解语相视而笑。幸亏是四个孩子分给了四个爹,要不咱们真是片刻不得清静。多少回深夜被敲开门;正睡着觉被窝里多了个孩子。自家这三子一女,小时候都依恋爹娘。

张雱和解语请了杜阁老夫妇为大媒,十月二十到谢家换了庚贴。谢四太太笑容满面,极其殷勤。一则杜阁老夫妇是姻亲长辈,德高望重;二则谢锦年两天前才和宜春侯世子黄恪换了庚贴。对锦年这门亲事;四太太极满意。

十月二十九,是瑞年出阁的日子。流年提前数日去谢老太太处取存款,“祖母,取两只小金砖。”把谢老太太乐的,瞧瞧我小七,多知道友爱姐妹!笑咪咪给了两只秀丽的小金砖,又给添了一只点翠珠钗和一只赤金步摇,“这是利息。”

好高的利息啊,祖母您是世界上最好的银行!流年抱着老太太亲热了一会儿,兴冲冲拿着小金砖和珠钗、步摇去给瑞年添汝。瑞年啧啧,“小七,你好阔气。”这又是金砖又是金珠首饰的,我都过意不去了。

锦年也来添妆。锦年细心,送了两件贵重首饰,是给瑞年自己佩戴的。另有些精巧的珠串、手链,“留着赏人罢。”到了蘧家,总有要打赏、要拉拢的人,用的上。

瑞年含笑道了谢。她本是光风霁月的性情,临出嫁也没做出害羞的模样,“如今是两位妹妹给我添妆,到下个月,到腊月,可轮到我给你们添妆了。”锦年的婚期定在十一月二十六,流年的婚期定腊月初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