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 (第1/4页)

杨浩没听懂,抬头看看唐翻译,唐焰焰也是一头雾水,杨浩仔细琢磨半天,觉得他是在说:“杨浩啊。我累死啦,借个地方歇歇脚啊。”便试探着一问,壁宿大喜,连连点头,杨浩便向唐焰焰递了个眼神,唐焰焰眼皮一垂,拿起一块杏脯轻轻咬了一口,眸波一转,又复向他一扬,显然是要他做主。

杨浩点头答应,壁宿大喜过望,便老老实实坐在一旁,看着二人吃着可口的食物,不时吞一口唾沫。

※※※※※※※※※※※※※※※※※※※※※※※※※

雨变小了,风也缓了,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欢呼,隐约听到“逐浪桥、逐浪桥”的呼喊声。车子也停了下来,杨浩与唐焰焰聊得正投机,听到这欢呼声唐焰焰便喜道:“莫非已到了逐浪桥了?

她掀开窗帘,就见和风细的,天空已趋晴朗,便回头对一直老老实实坐在那儿充听众的壁宿凶巴巴地道:“喂,一点小伤至于这么娇里娇气的么,你还男人哩,还不下去看看?”

壁宿吃她一瞪,登时抱头鼠窜。杨浩阻止不及,便道:“唐姑娘,我……我也想下去。”

唐焰焰回嗔作喜,雀跃道:“好啊,我也坐的气闷,只是怕你一个人在车中无聊呢。走,我陪你下去。小心些,你的伤可还没好呢。”

唐焰焰打开车门走出去,撑起她那把油纸伞,回头便来扶杨浩。杨浩本欲拒绝,见她神态自然,落落大方,自己一个大男人例显矫情了。便伸出手去,由她扶着下了车。

一出车厢,清新的空气朴面而来带着一股草原上新鲜的气息,杨浩长长出了口气,只见百姓们都向前抢去,便也信步走去。

草地上湿漉漉的,二人合撑一把伞并肩而行,在这俱披蓑衣匆忙前行的百姓中间,一纸花伞,伞下一双男女,男的俊朗,女的妩媚,神态从容,大袖飘飘,许多又蹦又跳的百姓见他们的模样,不由得停止了叫闹,随在他们的身后,缓缓向前行去。

逐浪川,逐浪桥,逐浪川上逐浪桥。

那桥真如逐浪,悬于奔腾咆哮的河水之上。桥的上游不远处,就是一个落差极大的瀑布,巨浪垂直入水,激起十数丈高的水雾,水气便迎风吹来。

桥宽两丈,以铁链相连,粗大的铁链两端系在半入土的巨石上。桥上铺以木板,两侧是铁链和缠绕的藤萝,这座唐朝年间建的桥,折家每年都要派人维护修缮一番,因为此桥易于行商,亦有许多商人出资修缮。所以桥头柱石上镌刻了许多捐赠者的姓名,其中就有李玉昌的名字。

“杨大人,逐浪桥到了。”

一见杨浩走过来,罗克敌迎上来欣喜地叫道。

杨浩也是满面欣喜,他略有点头晕。身子已无大碍,看看那座桥,杨浩说道:“桥虽宽,人更众,雨中桥滑,让百姓们要尽量小心一些过去。”

罗克敌点头答应,百姓开始络绎不绝地走上桥向对岸行去。这么多人,快到中午的时候才过去大半,后面的多是车马了。杨浩看到李光岑在木恩等大汉的护拥下走来,便向他微微一笑。

李光岑亦向杨浩颔首致意,他对这个年轻人很有好感,草原各部的大人他见得多了,大多骄横而志满。而中原国家的官吏要么满腹心机难以接触,要么对草原上的人从骨子里有一种轻蔑感,而这位杨钦差不是那样的人,尤其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大仁大剪,更令李光岑钦佩,他已将这少年视做忘年之交。

“唐姑娘,你也上车先过桥去吧。我是钦差,要照料人马会都过去才行。”见唐焰焰的马车也行了过来,杨浩便道。

“好,你余毒未清,多加小心。”唐焰焰应了一声道:“伞给你。”

杨浩接伞在手,唐焰焰向他嫣然一笑,转身走上了车子。

车马络绎,载的都是老弱妇孺和随行于车畔的亲属,杨浩正嘱咐大家小心过桥,忽地一骑飞来,踏得雨水四溅,冲到桥头处大呼道:“杨钦差,大事不好,契丹人追来了。”

“甚么?”杨浩大吃一惊,他万没料到在这种时候竟有契丹人追来。踏在高石上扭头回顾,果见远远一队精骑撕开雨幕,向这里疾驰来。

“快,快,马上过桥”,有人急叫起来,一时妇人叫孩子哭,车马顿时乱作一团。

“禁军将士,随我断后阻敌!”

罗克敌一声叫,将蓑衣一扔,连被雨浇透变得极沉重的衣甲也扔了。只着一身布衣,劈手夺过一杆大刀,便向后飞奔而去,一路走一路呼喝连声:“弃枪剑,持刀戟,斩敌马腿,争取时间。”

守在桥侧的禁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