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部分 (第1/4页)

大家引以为戒。

章台柳这老头儿觉得杨浩此人是大宋官场上的一个异类,常言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人家运气好的,城墙都挡不住,自己这个读书人偌大的年纪,是无法与他相比舟,这个下属早晚人家要爬到自己头上,所以不辞辛苦地赶来,千叮咛万嘱咐,既是为了国体,也是为了示好。

杨浩听了一路的故事,轿子到了码头停下,杨浩拱手看着大鸿驴打道回府,不禁微微一笑:“敢情这位章大人一路送到十里长亭,就是为了提醒我小心唐国的糖衣炮弹来着。呵呵,我会怕人家来勾搭我么?没人来撩扯我,我还要主动招惹事非呢,此番使唐,哥们就是作死去了,章大人,对不住,杨某可要辜负你一番好意了!”

※※※※※※※※※※※※※※※※※※※※※※※※※※※※

数千里的长江,源自青海,穿越三峡,过荆襄,跨江汉,连通吴越,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宽阔浩渺、深不见底的长江下游,只有两处易渡的渡口,一个是采石渡,一个是瓜洲渡。

两者之间,便是千古金陵…一江宁城。

金陵据山为城,临江为池,持长江为天堑,绮山河之险,是少数几个让人一看就有王者之气的帝王之都。然而,定都于此的王朝却个个短命。

据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金陵的风水太好,早已经被人破坏殆尽。

传说战国时候,便有方士看出此地王气极盛,遂献计埋金以镇王气,于是楚威王令人铸造了一具金人,埋在现如今的金陵城中狮子山的宝塔桥旁,并在石头山上建筑金陵邑以镇王气,金陵之名由此而来。

待到秦始皇巡游云梦时,他手下道术极高的方士常生、仙导再次发现此处虎踞龙蝼有王者之气,遂禀报于始皇帝。秦始皇的魄力可比楚威王大多了,埋什么金人,镇什么王气?始皇帝一声令下,真接召人截断了方山龙脉,又引淮水贯穿金陵城以泄王气。

从此方山断梨了,淮水贯穿了,虎踞龙蝼的石头城失去了王霸之气,幽静的淮水默默地流淌,流出了十里秦淮河,六朝金粉枷……,

不过不信邪的君主大有人在,再说江东地界实在也找不出比金陵城更适宜为都城的所在,所以唐国仍是建都如此。如今传了三代,到了李煜手上,李煜,障于大宋的气势,已经自请去除南唐国,奉宋为正溯,改称江南国主,这王者也气泄了一半了。

李从善出使宋国,却被软禁开封不得离开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李煜闻听惊惧不已,未等宋国宣抚钦使赶到,便下令朝中立刻改制。赵匡胤称皇帝,他则称国主,中书门下改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翰林院改为修文馆、枢密院改为光政院,鸿驴寺直接降格为礼宾院,马上拆下匾额,换上新制的衙门招牌。

已经封了王的几个弟弟也一律改封为公:李从善封为楚国公、李从镝封为江国公、李从谦封为鄂国公,杨浩和徐锁所乘的大船在瓜洲渡停下来时,李煜正在指挥宫人搬着梯子爬到宫殿上面去,把象征帝王气派的鹞吻都用锤子敲掉了,改制改得真是彻底。

李煜正在忙着,一个内侍蹑手蹑脚地走来,在他耳边悄悄低语几句,李煜眉头一蹙,迟疑半晌,只得长叹一声,拂袖向清凉殿走去。

一进清凉殿,便有一个宫装丽人扑到他的面前,哭拜于地,连声哀告:“官家,官家,千万救救郑王啊,现如今他在宋廷生死不明,妾身心胆欲裂,官家,他是你的亲兄弟,官家一定要救救他啊。”

李煜惊慌失措,扯了扯袍裾,被那妇人紧紧抓住挣脱不得,只得俯身扶她,好言宽慰道:“你快起来,你快起来,这个样子成何体统?朕……孤已修了国书向宋帝恳求的,宋帝必会释从善还朝,你莫要着鬼……

下跪的这位是郑王李从善的王妃,听说丈夫被软禁于宋不得还朝,不禁惊慌失措,急急便来入宫见驾,郑王妃哭得泪水涟涟,李煜将她扶起,又嘱咐道:“还有,以后千万不要称孤为官家了,只可呼为国主,郑王也称不得了,要称楚国公,切记,切记。”

郑王妃哭哭啼啼地拭泪道:“官……国主,宋朝皇帝既然囚禁了郑……楚国公,又岂会轻易放他归来,是国主遣我夫君使宋的,如今他不得归来,妾身只有哀告于国主。若是妾身的夫君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妾身也是活不得了。国主千万要救他性命啊。”

李煜面红耳赤,好言宽慰道:“你且宽怀,不必担心。孤一定会想办法的,一定会想办法的,如今宋国使节马上就到,孤正要以国礼相待,此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