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 (第1/4页)

这一趟江南之战,是我统兵之前一次难得的淬练,也许不久之后,我就要亲自披桂上阵,椅雕弓、骑骏马…在西北大地上燃起狼烟。或者,我会成为一华失败者,或者,会成为西北的主宰。一身功过,后人评说,历史,将会怎样书写我的名字呢?”

“此战之后,我将名垂青史了!”

赵光义勒马持缰,志得意满地看着一河之隔的对岸。

战局毫无悬念地朝着对宋军有利的方向发展着,黄州兵马都监武宁谦等人陆续渡过长江,攻占婪山寨;行营左厢战棹都监田钦柞率军破语水,击败南唐军万余人,杀其都统李雄。而赵光义则亲率主力赶赴金陵,一直不紧不慢地随在其后的曹彬适时赶到,与赵光义汇合。

李煜匆忙调集水陆军队十余万人前依秦淮河、背靠江宁城列阵防守,是的…防守,仍然是防守。

赵光义意气风发,面对着一个把自己划J定在一个里不肯越雷池一步的对手,这仗真是打得快意无比。赵光义策马站在河畔…身旁甲士林立,身后是黑压压一眼望不到边的军队。对岸,唐军严阵以待…一个个方阵正在前军之后进行调动,仿佛流动的潜流。双方数十万军队,却是鸦雀无声…只有震颤大地的脚步声,仿佛鼓声一般让他们的心弦颤动…压抑的气氛在宋军马军、步军和水师之间流动着,在一河之隔的两岸大军心中流动着。

杨浩骑在马上…默默地看着这凝重的对峙局面。曾经,他见过一次数十万大军对峙如山岳的局面,那一次,双方也是剑拔弩张,统帅三军的是一帝一后,如今在他身边的,或许……会是宋国的下一任皇帝,而对岸的唐皇,仍躲在金陵城的深宫大院里没有露面,然而这一次的紧张气氛尤胜于子午谷前那一次,因为这是卫国与灭国的关键一战。

那一次,他是一个过客;这一次,他是一个看客;下一次呢?

赵光义凝视着对岸严阵以待的唐军,心中热血,灭一国、擒一君,不世之功唾手可得,做百年府尹,不及做一曰大帅,今日之后,他将永载史册了!

曹彬和李汉琼正一左一右,调动水师,尤如一对虎钳,牢牢地钳住唐军,待他们撼动唐军阵势,赵光义就可以发动总攻,一举摧毁这十万大军了。但是,赵光义并不喜欢这种打法,今日,万众瞩目,他是三军统帅,理应一马当先,岂能被别人抢了光彩?

他慢慢扬起了马鞭,三军屏息看着主帅的动作,赵光义策马一鞭,叱喝一声:“全军,进攻!”突然向前一冲,战马跃进了河水。

左右虎贲先是一呆,随即纷纷策马前冲,叱喝着扑进河里,在这寒冷的冬季涉水进攻,上下游正在调动的水师一见主帅抢先发动,顾不得再摆出最有利的进攻阵型,立即投入战斗。赵光义先声夺人,震惊了唐国三军,他们惊慌失措,仓促发动反扑。

金陵保卫战,打响了。

这一战到底是怎么赢的,身在局中的人是无法看的清楚的,杨浩只是被动地随在赵光义身边,跃马,过河,径扑敌阵,用他的剑斩杀迎面而来的敌人,随着手持缤铁棍,杀神一般闯来闯去亲自杀敌的赵光义在敌营中后冲直撞,在杀声中厮杀,杀得汗透重甲,直到在巨浪澎湃似的杀声中听到一声不协调的呐喊:“北人强劲,不可力敌,速退,据城而守!”

这一声喊就像瘟疫一般,唐军立即兵败如山倒,宋军被他们裹挟着,边追边杀,唐军在抛下无数死尸之后,残兵退回城里,于是……宋军胜了。

皇甫继勋也不明白唐军是怎么败的,他丢盔卸甲地逃回城去,灌了一大碗水,惊魂未定地坐在椅上,魂儿这才回到身上。他官至神卫统军都指挥使,是唐国有数的大将,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声势如此浩大的仗,万马千军中,每一个浪潮汹涌,都是无数的生命消失,就像一丛浪花的消逝。

他在亲兵拱卫下拼命地厮杀,眼中看到的似乎全是宋军的身影,耳中听到的似乎全是宋军的呐喊声,终于,他觉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再打下去拱卫金陵的这支武装就得全部耗光,他一定得为朝廷做点什么,于是他便喊出了自己的口头禅:“北人强劲,不可力敌…………”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唐军果然败了不是?

北风带着恼人的寒潮笼罩了夜色下的整个金陵城。

李煜的宫殿里,内侍、宫人脚步匆匆,神色都有些不安,十万大军一朝溃败的消息他们已经听说了,李煜呆呆地坐在御座上,寒气从心底传到了指尖。

十余万大军背城一战,就落得这样的结果,他如何不心寒?监军死在战场上了,李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