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部分 (第1/4页)

曹家的女儿,如今于阕国三位使者又丧命在沙州,于阒朝廷对此种种,心中岂能没有芥蒂?咱们贸然出兵,热脸贴了冷屁股还是其次,如果于阅再对我们怀有敌意……”

杨消失笑道:“可能吗?于阒发炭可危之时,大军远来相助,难道于阒国王疯了?会选择拒援亡国?”

“这个……”

杨浩又道:“本帅已向张刺使了解过于阒国的情形,于阒国主李圣天已逝世十多年了,其子李从德去年也刚刚驾崩,如今于闽国是李圣天的长孙尉迟达摩在位。新君登基,国势不稳,这才连取败绩,不得不向沙州急急求援。江山基业,与彼国太皇太后的一点私人恩怨敦轻敦重,我想这尉迟达摩还是分得清的。

何况,如今于阒掌握大权的宰相是李从德、尉迟达摩父子两朝的元老重臣张金山,这张金山说起来可是沙州张家的后人,昔年李圣天与沙州归义军张氏互结姻缘,嫁女娶媳时,张家有一个晚辈做了于阅驸马,就此留在了于阒,张金山就是他的后人,论起辈份,沙州刺使张雨张大人乃是他的族叔,你说他会做何立场?”

说到这儿,杨浩轻轻笑了:“昔日于阒王与张氏交厚,也是姻亲。曹氏取代张氏成为归义军首领后,于阒王是怎么做的?与曹氏结亲而矣,他可曾因为曹氏代张而对曹氏生起敌意?所以,这件事无须担心。至于于阅使节被刺一事,若是他们为我所杀,那才走向于闽公然宣战,可我杨浩却派了援军去解于阒之围,于闽王又不是白痴,好赖还分不清么?”

说到这儿,杨浩的神色严肃起来:“真正需要我们考虑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如何远征做战。”

杨浩返回身拉开墙边遮幔,墙上悬挂着一张十分简陋的西域地图。杨浩到此时日尚短,对玉门关外情形了解有限,还未做出让人一目了然的沙盘地图来。

“三位将军,你们看,首先说行军与后勤。如果我们要赴援于阕,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走出阳关,沿阿尔金山脉直达于阒国的约昌城口这条路是直线,路途最近,不过沿途不是山峦就是沙漠,补给方面很成问题。第二条路就是西出玉门关,先抵罗布舟,借道高昌国,沿若尔臣河直达约昌城。这条路稍远一些,不过真要走起来,反要比第一条路好走,抵达罗布泊之后,补给问题也可以就近解决。”

艾义海跳将起来道:“好,那咱们就走第二条路,西出玉门关好哇,我的军队正在玉门关呢,大帅下令吧,末将马上出兵。”

杨浩瞪着他道:“你要如何补充粮草?”

艾义海理直气壮地道:“抢他娘的呗!这事儿老艾常干,大帅放心,我那些兵油滑的很,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来去如风,行踪莫测,高昌国的人休想挡不住我们的去路……”

杨浩没好气地哼了一声道:“你以为此番援救于阒,只有你那五千游骑兵?”

木恩蹙眉道:“末将听说高昌人与嚓拉汗人都是回讫一族,借道高昌,可行吗?”

杨浩道:“本属同族,却也是不同的国家。高昌崇佛,而喀拉汗国却崇信日月神,他们为了推行教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行事十分霸道。

如今他们发兵攻打于阅,固然是为了扩张国土,信仰的原因也是其一,高昌岂能不生忌惮?

再者,高昌国是被于闽、沙州、咯拉汗呈品字形包围在中间的一个小国,国小势微,所以一向安份守己,不敢妄生事端,对于阒、归义军和咯拉汗,高昌一向以羽交为主,中原每立新朝,他们也都会想尽办法遣使进贡,所以他们是不会主动对我们挑起事端的。

当然,如果是在喀拉汗国的胁迫之下,高昌国也未必就不会对我们起了歹意。我们若是挟起尾巴取道阿尔金山,悄悄赶往约昌,正是壮其城心,借道高昌,反而可以耀我军威,打消他们的妄念,嘿!西域诸国,哪个不是欺软怕硬呢!

他们一旦借道于我,那就走向我靠近了一步,轻易来说,就不会再投向咯拉汗王国口同时,我打算派一个商贸使团与援军一同前往,大棒加胡萝卜,呵呵,也就是软硬兼施的意思……”

杨浩事前已经做足了功大,侃侃说来胸有成竹:“高昌以畜牧为生,高昌王、王后、太子均各有领地和马场,在他们那儿,好马一匹值绢一正,差马仅供肉食,每匹只值绢一丈,贵族食马肉,平民食羊及野鸭、雁等为食,因为周围国家都有自己的马场,他们的马销路少,所以生活极其贫苦。

本帅通过一笑楼,从中原廉价买进了大批丝绸,本来是要充作军饷之用,此番正好用上,我可遣一使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