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部分 (第1/4页)

“皇上知道这新币不宜滥,可知道为何缘故?”

“一来是怕朝廷不认账,这是有朝廷的信用在里头的,朕虽然不懂财会,可到底前明的宝钞如何没用如同废纸,这是有前车之鉴可以看看的;二来,若是新币行过多,大家伙一定觉得这新币不值钱了,原本十元而可以买到的东西,提价到十五元,这就是不值钱了。”

皇帝能够领会到这个程度,委实已经很不错了,若不是忌惮着这个,和前明皇帝那样的无知,如今的新币也早就到了擦屁股都嫌硬的地步了。

“皇上所言极是,”王恺运笑道,“户部行货币,总是要考虑整个国家的盘子的,比如将一个国家比作一家银行,这收上来的税收就好像是存款,出去的纸币就好像是放款,若是放出去的款子太多了,别人来取钱,银行没银子可以让别人领,这就是大麻烦,纸币就是如此,一般来,可以稍微多行一些,却不能行过多。”

“那王师傅可以再行一倍,这又是如何解释呢?”咸丰皇帝急切的道,这一倍可不是数目,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任何一个皇帝想要花钱的地方,比如这北洋水师的建设,南洋水师造船厂的研,工部和交通部铁道部的大肆修建,就可以多一倍的银子,皇帝自然是十分心动的,“这和诸藩又有什么关系。”

“大清国的盘子,如今还不够大,”王恺运笑眯眯的道,“皇上也了东南各地用的新币多些,西北内6少一些,西北内6那里就是诸多藩属国了,自然,西北那些地方的内藩,算不得什么,只是这些藩属国,比如南洋朝鲜等国,用的都是自己国家的货币,咱们的纸币,这些国家,大部分还是不认的。”

皇帝眼中一亮,“要将各藩也一并纳入户部行货币之范围。”

“就是这个道理,之前大清的通宝银元在南洋各国是极为有用的,身子比本国的银钱还要值钱,这是为何?”

“盖因大清国力鼎盛,”皇帝道,“加上通宝银元真材实料。”

“极是,”王恺运点点头,“银子和铜做的货币,到哪里都是硬通货,可如今改了纸币,藩属国们的老百姓和商人倒是觉得纸张的东西不靠谱,特别是藩属国的商人,在中国赚到了钱,纷纷将新币都换成了银子,带回国内,如此一来,国内的银子越的少了去,许多西洋商人,大约也存了不可明的企图心,纷纷仿效,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如今虽然各大银行行货币都承诺按照银钱一比一兑换,可长此以往,必然支付不起的,皇上可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那也就是,朕明白了,”光绪皇帝慢慢道,“让各藩属国,都要行并使用新币,王师傅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就是此理,”王恺运点头道,“英国为何可以横行天下,穷兵黩武,却还是如日中天?自然,科技,军事,等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大清可以借鉴的,可这经济里头,除却用全球各地之财力滋养英国本土之外,货币上的招数就是如此使用,才有如此厉害的局面的。”

王恺运捻须继续道,“以南非为例,英国人用轻飘飘的纸币,拿去和本地土人购买土地、钻石、黄金,简直就是一本万利,英镑印刷一下,成本能值多少钱?可这些物资呢?值多少钱?本土之人不愿意用英镑,那就是杀,杀服了,这轻飘飘的纸张,原本不值钱的英镑,就自然可以买黄金了。”

二十四、霸权本质(二)

皇帝突然有些呆滞,额头边上的冷汗淋漓而下,“英国人,如此做,难怪可以称雄称霸!”

“还有印度,英国人也是如此,那些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国内去,提供给皇室贵族们挥霍,提供给那些工厂们生产,可英国人花费了什么呢?也只是一些看上去值钱,可仔细研究起来,也只是一堆废纸而已。 ”

皇帝的心扑通扑通直跳,似乎现了什么石破天惊的事情,“这也是英国称霸世界的秘诀,臣把他称之为‘英镑霸权’,听闻昔日鸦片战争,英国一来要扭转贸易逆差,二来也想用纸币取代英国的银币,奈何咱们一如如今的藩属国一般,对着英国的纸币不认可,故此才有两次鸦片战争之祸了。”

“可后头,还是开了英国人的纸质英镑在国内流通。”

“这是大势,阻拦不了,”王恺运道,他老神在在,显然不把这件事儿放在心上,“被迫做某事,和自愿做某事,还是有区别的,何况本朝户部对于外国银行的管理,难道还不严苛吗?胡雪岩明出来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可是牢牢地把列强在中国的银行给捆住了。”为了此事,还闹了不少的外交风波,可皇太后是很清楚一个严格受监控的金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