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页)

民间刊物披露的蛛丝马迹仍足以证明当时的希特勒zhèng fǔ向中华提供了可贵的各种武器和军事物资,在中华的抗rì战场甚至有德国现役军官作为军事顾问指挥中华军队对rì军作战。

如蒋介石的高级军事顾问德国陆军上将法肯豪森、曾任蒋介石私人卫队长的施滕内斯、德军上校巴伦斯博格、孙立人的左膀右臂——德军上尉施泰因((因军功后晋升**陆军少将)、在宋哲元29军挥刀猛砍rì军的铁血军事顾问林德曼(被授**陆军少将衔,后改名林培源)、通讯专家施托茨纳(授**陆军少将)等,尤其是1943年11月参战指挥常德会战的德国国防军现役陆军上尉弗兰克。霍布里希(中华zhèng fǔ追授陆军少将衔),在此次会战中与中华守军共进退,饮弹阵亡。此事被rì军报告rì军大本营,rì本zhèng fǔ随即向德国提出强烈抗议,引起德、rì之间的外交纠纷。以上这些德军军官在中华的抗rì战场都立下过汗马功劳和有过辉煌的经历。

1938年7月德国zhèng fǔ迫于rì本的外交压力,撤回了大批援华军事顾问,但此时国民党zhèng fǔ军已在德军顾问的训练指导下组建成德式军队30个师,并在沿长江的若干城市建起了能dú lì生产武器装备的一批兵工厂,为中华的持久抗战打下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国民党zhèng fǔ军许多将领也被派往德**校接受军事训练。其中出名的有蒋纬国、邱清泉、邱维达和黄国书。

希特勒对中华,尤其是对中华的抗rì战争,从客观而言,他是有功劳和贡献的,对于这种贡献不能因为西方史学家的贬毁而视而不见,更不可人云也云。因此,为客观地尊重史实,故发表此文。

假设德国当年成为战胜国,希特勒必定会成为被全欧洲乃至世界人们畏惧的顶礼膜拜者,而挂在希特勒胸前的必定会有教皇亲手授予的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和对教廷作出的突出贡献。而从欧洲地图上消失的英、法、俄等国也将成为历史的记忆,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恐怕也不会有如今的地位,只能偏安一隅,唯求自保矣!

诚然,历史是真实的,不容假设。但对于特定的历史人物,用自己的眼光和思考方式去作一个客观的评估,却是每个人不可侵犯的权利!(转自网络)

为抗战牺牲的德国军官

为抗战牺牲的德**官

弗兰克。霍布里希(1907—),1938年被中国授予陆军中校军衔,1941年又被晋升为上校。1943年11月,霍布里希前往常德视察要塞,正好碰上rì军发动进攻,激战中,霍布里希被rì军子弹击中,不幸阵亡。常德会战结束后,chóng qìngzhèng fǔ追认霍布里希为陆军少将。

1943年11月,rì军在常德市郊河伏的中**队阵地上,发现一具阵亡的白人军官尸体,rì军从尸体上搜出一份证件,上面写着“弗兰克。霍布里希,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尉”。此事传到rì军大本营,rì本随即向东京的德国大使提出抗议。德国大使起初也不明白德**官怎么会跑去指挥中**队,后来得知这个阵亡的霍布里希就是1938年拒绝回国的德**事顾问之一。

1907年,霍布里希出生于德国鲁多尔施塔特,19岁参加德国国防军,1932年来华前已获得陆军中尉军衔。抗战爆发前,他在江南地区设计要塞工事,但这些国防工事在战争初期都被遗弃了。

1938年6月,霍布里希拒绝返回德国,他认为长江上游江防要塞还未建成,他有义务帮助中国建立牢固的长江要塞群。他因此被德国国防军除名,随后中国授予他陆军中校军衔,1941年又被晋升为上校。

1943年11月,霍布里希前往常德视察要塞,正好碰上rì军发动进攻。在霍布里希的坚持下,第57师师长余程万准许他前往常德市郊河伏进行实地观察。当时河伏的中国守军为第171团第2营,共500多人,虽然兵力薄弱,但霍布里希认为可以凭借工事与rì军周旋,如不战而退入常德城,将打击部队士气。

11月20rì,rì军第116师团在飞机掩护下,连续7次向河伏发起攻击,均被中国守军打退。

22rì,rì军集中火炮对中**队阵地轰击。营长袁自强见形势危急,劝霍布里希离开,但霍布里希誓与第2营共存亡。rì军采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