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 (第2/4页)

场的正宗上海人,从骨子里瞧不起外乡人,特别是瞧不起山东、苏北人,尽都是一些来上海滩逃荒、要饭、做苦力的,一个个土里唧,用海碗吃面条,用簸箕盛馍吃,这种人当了上司,还不让他搞钱,心里要有多别扭就有多别扭。若干年以后,当他的下属张灵甫又抢了他七十四军军长宝座后,这种排外心理更是恶xìng膨胀,此是后话,先不提。

李天霞看不起乡下人,乡下人还看不起他呢,众弟兄也普遍瞧不起上海人,特别是瞧不起上海男人,总觉得他们都怎么个个像娘们似的,斤斤计较又罗哩罗嗦,买斤大葱少了半两要和卖菜的计较半天。

不知是谁,还编过李天霞的一个笑话,说是他还在读中学时,还是很勇敢滴,见哪个小偷小摸的小瘪三不顺眼,还是常常见义勇为上去扁一顿滴。

有一天,某小瘪三被扁了个鼻青脸肿后,自忖不是其对手,就使出一yīn招,半夜三更地蹲在他家门口、撅着屁股,拉了很饱满的一堆大便。于是,第二天一清早,街坊们就听见他的父亲站在门口,喋喋不休地数落起来:“哎呀呀,这是谁呀,在阿拉屋门口解大便,好大一坨哟,足足有两斤重噢,我出来一看吃了一斤(惊),我老婆出来一看也吃了一斤(惊)!”嘿嘿,这足足两斤重的大便,就这样被他的爸爸、姆妈一个人吃了一斤。

笑话归笑话。在**里,官大一级压死人,正如弟兄们不敢把这个笑话传进李天霞的耳朵一样,李天霞又岂敢在师座面前放肆?

再说,师座对他这样一个人渣还算是不错的,一直重用他,他也就没有理由发飚。

王耀武的xìng格特点也很有意思:既像张灵甫一样愣、一样倔,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纪律;但却很会做人,这一点又是与张灵甫明显不同的。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一条生意经:笑迎顾客,和气生财,这位少将师长王耀武很有亲和力,没什么官架子,与小兵们拉拉家常也是常有的事,无论是谁,有事求他,他都尽力而为,要谋职的,跟你写介绍信;生活困难的,跟你送个红包,对上司、对同僚、对下级一样热情,所以,他在官场上的那些应酬、那些人际关系就显得真诚而不油滑。

即使是对李天霞这样一个人渣,王耀武也是从大处着眼,首先看他打仗肯动脑筋、还算敢打敢冲、不怕死的优点,至于那些裤腰带以下的烂事,在**里海着呢,只要不触犯纪律就行。

而军座俞济时则更好说话了。两人都是江浙人,说起吴侬细语来,不晓得有几亲密,乡土观念多多少少还有些的。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七十四军在组建时,打破了过去的山头关系,将过去几个不同派系的单位合编在一起,既有zhōng yāng军、杂牌军、保安团;而且,各部之间,也有大量的“外来户”,甚至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山东的土匪武装。可想而知,要把一个粑粑捏团圆,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非得一碗水端平不可。作为蒋公的外甥、心腹,俞济时难能可贵地做到了不张扬跋扈、不偏不依、爱护部属,有效地维护了全军的稳定和团结。不过,由此而来,却引发出一个副作用:由于过分强调jīng诚团结,致使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没有严格追究责任,造成奖惩不明。

凑巧的是,当俞济时终于在半夜里接到李天霞的电文之前,已获悉305团夜伏rì寇的捷报,满心的喜悦早已冲散先前对李天霞的不满,情况不明,事出有因,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情有可原么,只要部队没有溃散,一切都好说,所以只回电他们尽快回来,归还建制,没有责怪一句什么话。接着,俞济时又要通王耀武的电话,在商量完如何奖励305团的众弟兄们之后,顺便告诉了他,由于一时情况不明,李天霞和其他部队一起先撤了,先正在往回赶,鉴于七十四军各部都已到位,就将其作为全军的预备队。

王耀武见军座发了话,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大敌当前,正是用人之际,只要李天霞没有一逃就是五百里,还计较那么多干什么呢,便在电话那头应允道:“行啊。”

040日军包抄

040rì军包抄

兄弟们!最后的时刻到了!不怕死的!是中华人的!不愿当奴隶的!都跟我来啊!——张灵甫

弟兄们都拼光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朱贵龙

rì军再次出动二十六架飞机,两架九五式战斗机在远处充当哨兵,二十四架九六式舰战机每三架为一个编队,呼啸扑向望亭。

敌机不敢再俯冲下来,而是一架接一架盘旋在高空投弹,让那些想学习用机枪打飞机的弟兄毫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