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阿翁,将你私军给孙儿,孙儿杀个父皇给你看 (第1/1页)

祠堂,子夜时分。 祠堂里依旧亮如白昼,但却是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外面雨滴砸落瓦片的声音。 王德一直在祠堂外候着,天下雨了,冷的他直哆嗦。 但这是陛下交给他的新任务,一定要看着李恪在祠堂跪三天,向李氏祖宗请求原谅。 李恪跪着跪着,双眼皮就开始打颤,所以趴在蒲团上,很快就睡着了,只有他在受罪。 另外一边。 长孙无忌安排管家将一百二十万贯钱,分批送到蜀王府上,就赶紧进宫向李世民请罪。 此刻他已经跪了三个时辰了,感觉膝盖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但陛下依旧不见他。 “陛下,罪臣教子无方,致使如今闯下大祸,请求陛下治罪。” 长孙无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句话。 太极殿的灯火熄灭了,这就意味着陛下已经离开太极宫。 长孙无忌想不通,陛下为何不见他? 按照惯例,这种事情,只要他跪在这里求情,陛下会看在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面子上,饶恕这一过错。 蜀王已经改口,也就意味着此事已经过去,既不让陛下难做,也顾全了皇家的威严。 再惩罚他长孙家一下,陛下还笼络了天下子民的心,但事情却并不是这样的。 “难道情况有变?” 可长孙无忌想破脑袋也想不通,究竟哪里出现了变故。 就在长孙无忌心灰意冷,准备去寻皇后时,一位小太监前来传旨,让长孙无忌去两仪殿谈话。 “谈话?” 长孙无忌更是懵了。 他跟着小太监来到了两仪殿,大殿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端坐在椅子上,中间放着茶点,还预留了一个位置。 李世民面无表情,倒是长孙皇后脸色铁青,从长孙无忌进来后,就一直瞪着他。 “罪臣长孙无忌,见过陛下,见过娘娘……” “罪臣心中羞愧,本不该来为难陛下和娘娘,但奈何那逆子毕竟是亲生的,骨肉相连,实在不忍白发人送黑发人……” 长孙无忌跪在地上,一边说着,一边就开始擦眼泪,上演苦情戏。 长孙皇后看着大哥如此憔悴,竟然多了些许白发,心中又气又心疼,但此刻还不该她发言。 “辅机,起来吧,你这是做什么?” “陛下,罪臣不敢起来,还请陛下削去罪臣的官职,贬去老家,让罪臣颐养天年吧!” 李世民缓缓地站了起来,将跪在地上的长孙无忌扶了起来。 这才冷冷地道:“此事……朕那逆子也有错,不过好在人并不是他们所杀,此事就这样吧!” “辅机,夜深了,你回去好好休息,明日还要商议军国大事呢!” “陛下……” 长孙无忌眼泪哗哗地往外流,又一次跪在地上。 李世民却是看了一眼皇后,转身离开,长孙无忌这老匹夫,还得是观音婢收拾比较妥当。 “臣妾恭送圣驾!” 李世民走后,长孙皇后冷着脸不说话,她真的被气到了。 “娘娘……” “大哥,还记得小时候吗,咱们一起聆听舅舅讲道理……” “如今您虽然到了不惑之年,但做事却越来越不如以前了……” 长孙无忌似乎回到了孩童时代,他们的父亲是隋朝的将领,一直在北方与突厥打仗,在他的印象中,似乎好几年才回来一次。 有时候,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娘带着他们站在城门口,只是和父亲说一两句话。 后来,他父亲因为多年征战,病死在了北疆。 他和姐姐妹妹们,算是舅舅高士廉一手拉扯大,如同父亲一般,教育养育他们成人。 如今舅舅高士廉正在为陛下编纂《氏族谱》,想来他已经半年没有见到舅舅本人了。 瞬间心中感觉有些亏欠。 “不知您还记不记得,舅舅曾经说过一句话: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臣,自然是记得!” “不,你已经忘记了,本宫三番五次提醒你,咱们长孙家一路走来不容易,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就该知足。” “当年你做了尚书仆射,本宫三番五次阻拦陛下,给了你一个地位显赫的官职。” “为什么?就是因为长孙家是皇亲国戚,外戚专权终究得不到好下场。” “本宫让你好好教育儿女,可您教育出来的那叫啥?”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整日不思进取,游手好闲,亏得本宫还将长乐嫁给他!” “本宫如今甚至有些许后悔了。” “民间有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如今长孙家已经有了偌大的大家,您算是创业成功了,可创业艰难,守业更难。” “就凭如今的冲儿,您说能守住您的家业吗?” “今日听闻此事,让本宫火冒三丈,本宫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难道真的要大义灭亲?” “话到此为止,希望大哥回去后多想想……” 长孙皇后说完,叹了口气,就转身走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