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唐日报问世,整个长安城沸腾了 (第1/1页)

贞观八年,三月二十五日。 宜开工,诸事皆宜。 这一天早晨,长安城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一群七八岁的孩童。 他们背着箱笼,手中挥舞着,大唐第一份报纸—《大唐日报》。 “卖报,卖报,大唐第一份报纸新鲜出炉。”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一文钱你买不了吃亏,一文钱你买不了上当……” “一文钱不算事,伤不了腰,耽不了事,置不了房产,买不了地。” “大唐日报,一文钱,拿回家,便知天下事……” “大唐日报,使用上好的纸张印刷而成……” 街上的百姓和商人们,听着孩童喊声,全部望向了孩童。 他们看着孩童手中的所谓报纸,心中十分疑惑。 不知道又是哪个玩意,搞出来糊弄人的! 但等他们看清楚,孩童手中挥舞的竟然是纸张。 凑近一看,还并非大家目前所使用的麻纸,而是有些泛黄的纸,并且这种纸比麻纸更加光滑细腻。 有几个看起来识字的人,便咬牙掏出一文钱,准备上个当看看。 “小娃娃,给老夫来一份!” “给我也来一份……” 大家好奇地上前,一阵功夫,小孩背着的五十张报纸就被抢空了。 这些人拿着报纸,都瞪大了眼睛。 “天杀的,这是谁家的败家子,竟然将这么好的纸卖一文钱?” “竟然还不是手写的,是印刷的……” “嘶,这一张报纸的造价,绝对超过十文钱了。” “嘿嘿嘿,今日捡到宝了,拿回家贴到墙上,让娃识字!” 纸的发明,最早可追溯道西汉,但西汉的古纸并不是纸,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出了蔡侯纸。 这大大提高了书写的速度和质量,蔡候纸成为人们日常书写材料,这也加速了中华文明的进程。 但几百年来,这种蔡侯纸并没有多大的改进,依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读书写字只能是上层人的权利。 到了隋唐,社会经济进一步大发展,人们对于纸的需求量更大。 物以稀为贵,所以纸的价格依旧很高,被那些世家和高层士族垄断,尤其是五姓七望这些大家族。 科举考试,对于平民来说,依旧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在唐初,一张麻纸需要一文钱,别说这种泛着黄色,还质地柔软,色泽光亮的纸了。 就是那种粗糙的麻纸,一文钱才一张。 后来,到了唐朝天宝年间,大唐已经屹立世界之巅,因社会需求,这才出现了宣纸以及更多品种的纸。 那时,一张宣纸需要三文钱,普通百姓在长安城做苦工一天,也就三文钱。 干一天活,买一张纸,这书是穷人能读的? 所以,他们看着比麻纸好很多的纸张,上面还密密麻麻地印满了字,才一文钱,让他们感觉捡到了宝贝。 魏徵摸着天黑,早早就从家里出发了,今日不上大朝会,但却是要上小朝会,讨论关于长安城外难民问题。 大唐最近几年发展迅速,长安城的繁华,吸引了好多人前来。 但长安城就这么大,寸土寸金,那些外来客,没地方住,只能在长安城外开辟新家。 这也导致长安城附近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村庄和贫民窟。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哪里的治安相当难管理,每天都有恶性事件发生。 于是他作为侍中,上了一份折子,但他却拿不出来一个治理的好办法来。 陛下今日召开小朝会,准备让三省的人都来讨论一番,最终决定治理方案。 “卖报,卖报,大唐日报,一文钱一张,你买不了吃亏……” 魏徵坐着马车,听到外面孩童的喊声,便好奇地打开了马车的窗帘,看了一眼。 小孩手中挥舞的,很明显是一张纸。 可这小孩子说,大唐日报,才一文钱? 大唐日报又是什么东西? “小牛,停车,买一张来!” 车夫停车,喊来小孩,花了一文钱买了一张大唐日报,交给了他家老爷。 魏徵拿到大唐日报的这一刻,瞬间就呆住了! 第一感觉就是,好纸! 接着,第二感觉就是好便宜的纸。 他扫了一眼报纸的排版,还是印刷的,这更加便宜了。 大唐目前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想要印刷这么大的一张纸,内容又是极其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报纸的头版头条,便写着:贞观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大唐“天上人间”开业。 接着是一副画,画着大唐天上人间内饰,以及大小。 下面便是对于这个天上人间的介绍。 关于天上人间,整整用了一面,从各方面介绍了这座会所,以及功能。 魏徵皱眉,这也太奢侈了。 是那个王八蛋弄出来的? 呵呵…… “老夫这几天,正好抓不到百官的把柄,业务能力都有所下降,今日就拿你开刀。” 他将报纸翻了过来,这一版却是印刷着诗和文章。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