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西域局面,本王让你来得去不得 (第1/1页)

半月后。 新年已经过去了。 这个新年,对于大唐的普通人来说,是自大唐建立以来,过得最舒心的一个新年。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各地的庄稼都丰收了,因为商业的繁荣以及各地开设了大量的工坊,百姓们在农忙之余,还能去打工赚钱钱。 总的来说,就是上交了赋税后,家里还有足够吃的余粮。 再者,家里有参军的人员的话,朝廷除去免除赋税外,还有军人的俸禄可以拿。 要是战死了,那抚恤金都够一家子吃好几年了。 只是,听大唐报纸上天天在讲,西北在打仗,同村或者同乡好多人都参军去了西北,在官道上,也能看到许多运输物资的车队,即便是过年期间,都不曾停歇过。 他们心中又开始恐惧起来了。 好日子就要来了,可草原上那些该死的异族,又要来破坏他们得好日子。 但大唐日报上又说过,大唐这次是秦王亲代替陛下亲征,是去教训那些草原的蛮子去的。 说是让他们年后开春,就好好的种庄稼,粮食越多,国家就越强大,蛮族就越害怕大唐。 陛下在大唐日报上还说,等这次大军成功凯旋,为表示庆贺,免除今年的农税。 这则消息差点就让百姓们破防了,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减赋税,从未听说过全国免除赋税。 就是有,那也是某一个地方因为受灾严重,才会免除那个地方的赋税。 这让天下的百姓,更加爱戴和拥护李世民了。 李恪的新年是在凉州过的,同时召集了陇右十八州的刺史,开了一次会议,至于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暂时是保密的。 同时还亲自前往正在建设的工坊查看,工坊的督造人都是李恪的人,都是按照最严密的规格建造,这一点李恪还是很放心的。 大年初三,李恪就带着亲卫,前往西域高昌。 一路上,不是正在开拔的密密麻麻的大军,就是如同长龙一般的运输队。 而各州府,在他们州内,也组织了,民夫和奴隶军,为过往的运输队帮忙,一来是做了饭,二来是护送他们出本州。 贞观九年,正月初十。 李恪终于抵达了氛围极其紧张的高昌境内。 前来迎接他的是马秋和蛇美人。 “属下拜见少主,恭贺少主册封秦王爵位。” 马秋和蛇美人一脸笑容,躬身抱拳。 “两位免礼。” 李恪连忙问道:“这边情况如何,本王已经半月没有收到你们的消息了。” 马秋看向了蛇美人,情报是由巳蛇负责的,他知道的巳蛇都知道。 “禀少主,这边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自年前西突厥裹挟西域诸国,陈兵高昌国边界,与我军一战后,双方各有损伤。 我军本以为,西突厥会知难而退,没想到西域南路的秦琼,突然遭到了重创,两万多大军全军覆没,秦琼生死不知。 北线的柴绍和李大亮本来想要马上支援,谁料西突厥和西域诸国卷土重来,此次发兵十几万,开始亮剑。 大唐方面,只能避敌锋芒,等待援军的到来,因为那个时候,坐镇兰州的陇右行军大总管李靖已经带军出发,赶往高昌。 与此同时,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也率领大军,火速支援高昌国。 西突厥和西域诸国势力,见高昌城内唐军冥顽不灵,不出战也不投降,就要死守高昌城。 高昌城在麴文泰和麴智盛的父子经营下,比起中原的一般城池都要牢固,坚不可破,西突厥和西域诸国又大多是骑兵,不善攻城。 再加上大唐先前运输了无数的战略物资,就囤积在高昌城内,五万人马守到援军到来,还是绰绰有余。 西域敌人们也知道,再等下去,等大唐援军来了,他们只能撤退,或许还会丢掉整个西域。 如果干掉这股唐军,将势力范围又拉扯到玉门关一带,大唐即便援军到了,也只能望着冥河兴叹。 想要再次打到高昌去,会消耗大唐半个国力。 而他们自然还有后手。 但一切的一切,必须是让大唐在西域折损力量,消耗实力,陷入西域战争泥潭。 如果他们这边成功了,大唐境内或者属国叛乱,雪域高原的吐蕃趁机吞并吐谷浑,薛延陀趁机拿下东突厥的势力范围,高句丽试图吞并东北燕云。 大唐顿时会陷入四战之地。 而这是域外诸多势力想要看到的,同样是隐世家族和诸子百家想要看到的。 他们得目的只有一个,让天选之子尽快成长起来,为他们解密得者,让背后的这些人得永生。 李恪沉默,思考着背后这些人想着什么! “你继续说……” “西域联军进攻了三次,我军直接使用了震天雷,让对方死伤惨重,最后只能撤退。” “但后来,我军的高级将领就遭到了高手的刺杀,就连柴绍都差点殒命。” “千人将以上的将领死了十二个……”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