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 (第1/4页)

凤舞身边的小动物们,都以能帮助她做事为荣。每次凤舞交代它们做事,它们都会很高兴。

凤仪宫里。

崔皇后其实没病,就是为父亲和弟弟的死心痛,为崔家的未来担忧而已。这事,除了皇帝,谁的安慰都不会有多大用处。所以,她早早地让杜嘉麟去休息,秦宝卿也让她送出宫照顾孩子去了。

杜嘉麟躺在绛云殿自己寝宫的大床上,久久无法入睡。他想起外公举着自己放声大笑的样子,想起自己随同太子哥哥去民间见过的那些衣衫褴褛皮肤黝黑手掌粗大的农夫,想起战报上说的鞑子在戎州烧杀抢掠,心里就忍不住难过和愤怒。

就在这时,他忽然看到一只鸟悄无声息地飞了进来,落在他床上,爪子上抓着一个用缎带系住的小纸卷。

杜嘉麟的心情一下子就好起来。他解开缎带,摊开纸卷,看到上面熟悉的小舞的字,顿时觉得心中涌出一股暖流来,将先前的难过和愤怒都淹没了。

小舞其实在纸条上写得很简单:

——九殿下,别难过,等你长大了,学好本事,咱们带兵打到鞑靼草原去!我们一定要将鞑靼打得落花流水,以后再不敢侵犯大夏。

……

这几日,因为边关的战事,无论前朝后宫都处于一种恐慌中。

犹记得二十五年前,鞑靼差点打到恒京来,若不是威远侯在那场战争中脱颖而出,带兵将鞑靼赶回了草原,大夏说不定都亡国了。可就算那次大夏最终打胜了,还是死了几十万人。不仅如此,那次战争中,还有无数房屋被焚毁,无数良田成了马场,无数女子被侮辱,无数粮食财物被抢走……

现在就连当初打败了鞑靼的威远侯都败了,鞑靼会不会像上次一样打到恒京来?大夏又会死多少人?这次还有谁能带兵将鞑靼赶回草原去?

第二日,关于戎州的详细战报便送到了皇帝案头。

看到此次戎州战败的实情,皇帝极为震怒。

“传太子来见朕!”

杜嘉瑾得到消息,立即赶到勤政殿。

“儿臣参见父皇!”

杜嘉瑾跪下行礼。皇帝没有说话,直接将刚刚收到的详细奏报扔给他。

杜嘉瑾没有起身,将腿边的奏报捡起来,仔细看了一遍。

尽管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杜嘉瑾还是忍不住面色惨白。想不到事实比他想象中更严重。

这次戎州之所以失守,最大的原因就是威远侯世子轻敌冒进,失败被擒,而威远侯却因父子私情不顾大局带兵去救,又落入鞑靼圈套,伤亡惨重。而这场大败使得三雄关再没有足够的力量防守,这才导致了戎州陷落。

据奏报中调查到的情况,威远侯世子之所以轻敌冒进,是因为一个女人。而根据现在的情况看,那个女人很可能是鞑靼的探子。

三雄关陷落,就等于打开了整个戎州的大门,戎州随之陷落。若不是鞑靼急着将抢到的粮食送回草原鞑靼驻地,只怕现在鞑靼的骑兵距离恒京也不会很远了。

这奏报已经是十三天前的了,现在鞑靼打到了哪里,情况如何,他们其实根本就不知道。

而从这份奏报上看,三雄关失守,戎州陷落的责任都要落到威远侯及威远侯世子身上。

威远侯是皇后之父,太子的外公。威远侯世子是太子妃的父亲,太子的舅舅兼岳丈。

“你怎么说?”皇帝隐忍着怒气道。

杜嘉瑾缓缓抬起头来,声音冷静,神色淡然,目光坚定道:“皇子犯法与民同罪,威远侯及其世子曾经享受了怎样的尊荣,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既然是因为他们的错误导致了三雄关失守戎州陷落,该如何判就如何判。”

皇帝轻轻哼了一声,本想说几句,估计是想起威远侯不但是太子的外公,也是自己的岳丈,也就没好意思迁怒太子。若不是他娶了威远侯之女,又怎么会有太子?

不想,太子随即又道:“儿臣以为,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戎州的战况,当务之急是派何人领兵增援,从何处调兵,夺回戎州。”

皇帝自然也知道现在不是处理威远侯的时候,毕竟那对父子都已经死了,他只是气不过。去年派太子去戎州治蝗赈灾的时候,他就暗示过太子,威远侯年纪大了,最好交出兵权回恒京养老。谁知太子回来以后,威远侯却按兵不动,一点表示都没有。

若局势平稳,或者战事得胜,皇帝或许还能隐忍着,暂时不与威远侯计较。但现在威远侯父子战败了,不但战败,还害得整个戎州陷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