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新王即位(上) (第1/2页)

秦庄王死了,这事儿当然不能瞒着。他喊来在门口候着的宦官,宦官进来一看吓了一跳。然后急忙把此事禀报给了华阳太后,然后是朝中老臣。国君去世是件大事,尤其是在七国战乱这个节骨眼上。

赵子楚没有机会接触军政大事,自然不知道秦国现在正面临何种威胁。楚国向来跟秦国是盟友关系,可其他几国一直对秦国不满。如今秦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军队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

还没等秦国找他们的麻烦,几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他们并分几路,对秦国的不同地方发起了偷袭。

偷袭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真可谓是内忧外患,秦庄王辞世,按理太子要为先帝守孝。

但特事特办,此时的秦国不能一日无主,在群臣的一致同意下,秦国决定提前让新王继位。

对于秦庄王赵子楚而言,死是一种解脱。

当新王继位之后,秦国就已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

秦王元年,赵政继承王位成为秦国国君。六国使节皆来祝贺,给秦王赵征送来不少好东西。

几家欢喜几家仇,有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先前她是太后,所以秦国大事务全都由她掌控,现在她是太皇太后了,大权被人从她手中给拿走了。

赵政继位是毫无悬念的,但是继位时的赵政不过十三岁,按理十三岁的孩子是不能掌控大权的。赢姓赵氏一族有殇公带头,朝中又有吕不韦鼎力相助,所以最后秦国大权落在了身为太后的赵姬手中。

于情于理,赵姬这个太后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赵政是她唯一的儿子,谁想害他赵姬都不会害他。秦国大权交给赵姬,基本上就像是交给吕不韦一样。

赵姬是个妇道人家,虽然华阳太后也是妇道人家,但是毕竟人家是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以前是安国君的宠妃,然后是秦国太子妃,之后是秦国王后,最后是秦国太后。赵姬可是一步登,跳过去了绝大部分环节。

六国使臣自然不仅仅是来送贺礼的,每一位使臣都带着一个任务。临行前他们的国君都有交代,一定要跟秦国新任国君上几句话。目的是想让他们看一看秦国这位新任国君本事如何,几句话虽然探不出全部却能探个虚实。

赵政逐一接见了六国使臣,并且跟齐国使臣和赵国使臣谈的时间最长。因为七国之中除了秦国就数赵国和齐国最强,他们可谓是秦国的劲敌。

起话来头头是道,不管使臣们问题什么,赵政都能够对答如流。这场见面让六国使臣长了见识,回去之后六国同时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前几年秦国放缓了发展壮大的脚步,可如今有了这么一位国君,今后的秦国前途不可限量。

按照秦国惯例,在国君未曾行冠礼之前,朝中琐事皆由某位大臣代为处理。如今大权在赵姬手中,朝中事务她自然要交给吕不韦管理。

赵姬让赵政认吕不韦为仲父,由吕不韦全权管理秦国一切军政大事。赵姬不像华阳太后,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虽然太后御玺还是秦国最高权力象征,但是她直接把太后御玺给了吕不韦。

赵政身边只有赵高一个贴心人儿,有心事他也只能跟赵高发发牢骚。不过赵高这两年变化不,先前他一直给吕不韦报告赵政的行踪。自从赵政教训过他之后,他现在已经是赵政最值得信赖的心腹了。

吕不韦在赵高口中得不到赵政半点儿行踪,好些次还被赵高故意诱导差点儿气疯。不过赵政知道此时的他离不开吕不韦,所以他是绝对不会跟吕不韦翻脸的。

华阳太后心有不服,所以他把赵熊琪安排去了边境领兵。这个面子赵姬和吕不韦还是会给的,虽然这事儿也实在朝堂之上提出来的,但是赵政压根就没有决策权。

这也是赵政第一次体会到秦庄王的苦衷,听群臣汇报各类工作,手中却没有决定任何事务的决策权。

尤其是刚继位那几,六国使臣全都住在咸阳,他们总会找各种理由跟赵征见面。不管他们有什么提议,赵政均无权当面做出回应。一句话,此事关系重大,容商议过后另行通知。

那怕是出宫打猎,赵政都没有决定的权利。必须要吕不韦点头,太后御玺盖章方可放行,否则连看守王城城门的侍卫都不听秦王赵政的话。

继位后的赵政每只需要做三件事,吃饭睡觉上朝。吃什么由御膳房决定,何时睡觉由赵姬决定,上朝所奏之事皆由吕不韦决策。

秦王二年,当了一年秦国国君的赵政烦透了,他过够了如今的生活。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