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路不拾遗(下) (第1/2页)

钱袋子自然不是老头的,但是老头不让赵政去捡,因为钱袋子的主人一定会回来的。这是赵政进入桃花镇后见到的第二件稀奇事,上次画地为牢赵政不信,这次路不拾遗赵政依然不信。

他问老头,若是有人来捡该如何处置?

老头摇了摇头,笑着:“一看你就是外地人,若是我们桃花镇人,谁也不会去见掉在地上的东西。”

赵政不服,辩解道:“我就不信,你们镇上的人就不动心。”

老头:“难道你们家乡不是如此吗?”

老头一句话让赵政面红耳赤,一瞬间红到了耳朵根。这话他可没法接,怎么回答他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一行人坐在路边等人,赵丹跟夏玉房在一旁悄悄话,赵高站在赵政身后。这事儿他也是头一回听,咸阳城一条街都比桃花镇大,但是在咸阳城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路不拾遗的情况的。

莫是掉在地上的钱袋子,就算是掉到地上一颗白菜立马就会被人捡走。丢了白菜的人也不会笨到再去寻找,因为他知道找是绝对找不回来的。

在路边等了半个时辰,夕阳西下,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出现在路的尽头。他一边走一边低着找着什么,他看上去不慌不忙,却又不肯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年轻书生终于来到了卖油条的地摊前,捡起地上的钱袋子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回头冲卖油条的老头微微一笑,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路的尽头。

赵政本对着街道,夏玉房用手指戳了戳他的后背,道:“喂,看到没有,服不服?”

赵政冷哼一声,虽然嘴上不服,但是他心里已经服了。这种事由不得他不服,以前在邯郸生活的时候,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来还真让那位老先生对了,赵国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投宿客栈之后,赵政独自站在窗前,若是在王宫赵高就必须在门外候着。但是出宫之前他就过,离开王宫之后他便不是秦王只是一名游子。他们是他的随从,但不需要按照宫中礼仪行事。

离开秦国都城时,赵政曾去见过一个人,一个他想委以重任的人。但是那个人如今不属于他,而属于吕不韦。但那个人迟早会投奔赵政,因为只有赵政才能给他最大的发挥空间。

那人姓李,单名一个斯字。赵政确实有点儿操之过急了,毕竟李斯如今还是吕不韦的门客。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拜吕不韦所赐,所以他这会儿不会离开吕不韦。赵政不能掌权,即便李斯跟他也得不到重用。

按照赵政的规划,他不仅要游历赵国,还要去其他五国。甚至他还想去北边的匈奴和南边的百越看一看。

他当然不是去游山玩水,不过顺便游山玩水也无可厚非。他要做的是见一些人,或者是今后的劲敌,或者是今后的盟友。历史仍在继续,但赵政已经不是原先的赵政。六岁时为了救夏玉房溺水而亡,如今的赵政由龙飞延续使命。

历史如何龙飞不想去管,但既然他成为赵政,那他就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今在桃花镇的所见所闻让赵政感触颇深,这让他不得不考虑今后的大秦该如何构建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现代模式放到古代并不适用,但其他国家的经验绝对可以效仿。比如今他所见到的画地为牢,但这种模式在秦国一时半会是行不通的。除非秦国人都能想桃花镇的人那样自觉自律。

这虽然只是一个设想,可如果这个设想可以成为现实呢。那样的秦国该是怎样一副景象,想想都让人觉得激动。

齐赵秦是七国中实力并列的强国,如今秦国居首赵国次之,齐国早就有联合诸国对付秦国的想法了。这种事赵政不会眼睁睁看着发生,历史上所发生的合纵连横也好,六国联合共同抗秦也罢,这一切终将成为历史。

看着挂在半空的月亮,龙飞心里忍不住想起了为他操劳的妈妈。有句话叫身在曹营心在汉,用在龙飞身上就是身在春秋心在现代。他只希望这是一场梦,不管这九转轮回到底会经历些什么,他都希望可以早点儿回到妈妈身边。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以前总觉得妈妈唠叨,如今他多么希望能够听到妈妈的唠叨声。世界上最可怕的莫过于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没有人可以斗得过大自然。

那怕你君临下,那怕你富可敌国,那怕你智商超群,那怕你生神力。想到这儿,赵政甩了甩袖子,将所有回忆收入脑海。他现在不是龙飞而是赵政,这也是让他最痛苦的地方。

世人只知道喝了孟婆汤转世投胎不记前世,却不知若转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