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曲艺之乡(上) (第1/2页)

“爸爸,我们在这儿呢!”

当年轻父亲挤出人群,小男孩使劲的冲着他挥手。李修缘站在小男孩和女人旁边,冲热泪盈眶的年轻父亲点了点头。

人若是一出生就过着山珍海味的生活,到死他都不知道自己过得有多好。只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才会懂得平安和幸福有多重要。

李修缘的话在这家人的身上得到了验证,先前他就跟男孩说了。只要他坚持下去,他的爱人总有一天会醒过来的。

年轻父亲不敢置信的看着女孩,然后一把将女孩抱在怀里。女孩同样抱着男孩,泪水落在了彼此的肩头。

李修缘牵着小男孩的手,一起坐在了旁边的长椅上。李修缘要给他们两个一点说悄悄话的时间,女孩成为植物人的这一年来,年轻的父亲度日入年。他已经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女孩还没有起『色』的话,谁也不敢保证他还能撑多长时间。

但很值得清醒,女孩醒过来了。因为同样的一件事,让女孩从大脑昏『迷』中醒过来了。男孩太高兴了,他这会儿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哥哥,爸爸妈妈为什么在哭呀?”小男孩一脸疑『惑』的看着李修缘问道。

李修缘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他们没哭,不过是沙子被风吹进眼睛里了而已、”

小男孩白了李修缘一眼,说道:“哦,那是不是以后我哭鼻子了,也可以用这理由呢?”

李修缘闻言一愣,在小男孩的脑门上弹了一下,没好气道:“你个熊孩子,怎么懂这么多?”

小男孩嘟着嘴捂着脑门,一副要用眼神把李修缘灭掉的样子。李修缘从口袋里跳出一根棒棒糖,在小男孩的面前晃了晃。

小男孩一本正经的说:“你把这支棒棒糖送我,刚才的事儿我就不跟你计较了。”

李修缘已经被小男孩给雷到了,如果不是那边的两口子正你侬我侬呢。他真想过去问问,是怎么教育处这么一个熊孩子的。

吃着李修缘自愿献出的棒棒糖,小男孩颇为得意的说道:“哥哥,你是怎么认识我爸的呀?”

李修缘看了一眼那对夫妻,转头对小男孩说道:“如果我说我不认识你爸,你信么?”

小男孩意味深长的瞥了李修缘一眼,叹息道:“唉,没事没事,你不用说了,我懂的。”

李修缘:

南都市,别名曲艺之乡,地处中原西南部,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一千万。

南都市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在中原十八地市之中,南都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南都市为华夏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为楚汉文化的发源地。此地曾孕育出科圣,医圣和商圣。

南都市同样也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之所在。南水北调源起南都市,在乘坐开往南都市的列车上,李修缘跟一位土生土长的南都市老大爷坐在一起。听老大爷讲了很多有关南都市的历史,的确是让李修缘受益匪浅。

若说春秋历史上最有名的商圣,无人不知春秋末期的范蠡。他是华夏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他曾抱住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一雪前耻。而后激流勇进,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之后三次散尽家财。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后代许多生意人供奉他的塑像,称之为财神。

医圣张仲景,出生于南都市,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着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最后一位名人,被后人誉为科圣,他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也是浑天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到了南都市,李修缘先去了卧龙岗和丹江大观苑。去卧龙岗是为了看一看当年诸葛亮待过的地方,去丹江大观苑是想看一看南水北调的源头,丹江水库。

在后人说过的传统节日之中,有一个源自于张仲景。

那一年,张仲景告老还乡,看到很多人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

当张仲景回到家的时候,很多人登门求医,希望可以得到张仲景的医治。那时的张仲景已经名满天下,但是他从未拒绝登门求医之人。

虽然他每天都很忙碌,但始终挂念着那些耳朵被冻烂的人。

于是,张仲景研究出了一种食疗汤『药』,名祛寒娇耳汤。

他让人在南都市东关的空地上搭起了棚子,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