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 (第1/4页)

罗恒秋说我愿意代替你。但他做不到。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邓廷歌迎来了一个意料不到的访客。

刘昊君带着导师过来了。

老头子提了好酒好茶,顺手递给罗恒秋。罗恒秋见到这位邓廷歌敬佩的长者,莫名其妙地比见邓廷歌的父母还要紧张。放好茶酒之后他借口自己还有公事处理钻进了书房不肯出来。

刘昊君:“罗总那么害羞啊?”

邓廷歌:“……因为老师的样子太凶了。”

一直在吹胡子瞪眼的导师这时才慢慢地把神情缓和下来。

“凶吗?”他问,“我在学校里不是以和蔼可亲著称吗?”

虽然大部分时间和蔼可亲,但他对邓廷歌的伴侣也表现出了微妙的不满。邓廷歌现在已经获得了父母的认可,对老师的不满视若无睹,嘿嘿地请他坐下。

导师和刘昊君陪他东拉西扯,邓廷歌一直耐心地等着他说出来意。

“小邓,你还想不想演话剧啊?”导师说了半个多小时的闲话,才终于慢慢开口,“没别的意思啊,就是,我现在手里有一个话剧项目,挺好的,作品和演员都很好,导演和编剧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你有兴趣吗?”

没别的意思。导师又多此一举地加了一句。

邓廷歌愣了一会,眼圈有些酸。

“有兴趣的。”他立刻说。

今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他的左眼皮跳了几下。他问罗恒秋左眼皮跳是好事还是坏事,但罗恒秋也不知道。

现在他想,应该是好事,绝对是好事。

“是什么项目?”他压抑着内心惊涛一般的激动,勉强冷静地问。

第75章 新的开始

导师说的项目是由中。宣部牵头的一个大型话剧展演活动,内容全是抗战题材。其中导师负责的三个话剧分别是著名编剧新写成的作品,或由著名作品改编而成的二次创作作品。

“都是讲士兵的故事,我看过剧本,确实很好。舞台空间有限,但这次在舞美上会花很多心思,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我手里的这三个剧本的主角都是老兵,但除了几位主角之外,参演的演员大多数很年轻。有些……”导师笑了笑,“有些甚至从没有过话剧舞台表演的经历。”

“哦。”刘昊君和邓廷歌心知肚明地点点头。

这样的项目是罕见的。它有诸多限制,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就像春晚一样,每次出来都受到诸多批评,节目形式的变化也不多,受到的审核和限制更是无比繁琐,但那样的舞台本身就具有某种无法替代的象征性意义。由中。宣部支持开展的话剧项目更是如此:邓廷歌虽然对这些事情不太熟悉,但毕竟也在这个圈里混了些日子,立刻就明白了导师的意思。

“这些孩子我都见过。”导师说,“其实都是挺好的孩子,性格也不错,肯学,能认真地学,但吃苦的精神还是不够。”

他忍不住说起以前带邓廷歌他们那个班的时候,台词、仪态、步姿,就连讲话时候如何控制气息,都苦苦地训了他们许久。

“你们班的那个谁不是哭了好几次吗?哎哟那个娇弱。”导师笑着说,“不过她现在发展得不错,还成了那个挺有名的话剧剧团的固定班底。”

他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往事,终于又把话题转到现在的这个项目上来。

“我愁的就是这件事。这些孩子虽然不错,但他们还是很缺少从文本中挖掘信息和把这种信息表演出来的能力。一个对内,一个对外,缺一不可。”

导师说完之后看着邓廷歌。刘昊君捅了捅邓廷歌的侧腹:“说话呀。”

邓廷歌终于明白了导师的意思:“你想让我教他们?”

“是的。”导师从容点头,“我知道你现在是越来越像个演员了。但还远远不够,教学相长,趁你现在正在康复,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他没有避讳邓廷歌现在不便于行动的状况,坦然地跟他分析这个机会的来之不易和珍贵性。邓廷歌认真听着。

他非常心动。

罗恒秋回来之后邓廷歌立刻跟他说了这件事。

吃了一口邓廷歌尝试做的汤,罗恒秋顺手扔了几个桂圆干进去,表示赞同。

“我觉得很好。”他洗了手,蹲在邓廷歌面前拉着他手说,“我知道你天天呆在家里其实也挺无聊的。”

“嗯。”邓廷歌倒没有否认,“但我心里有点……有点……担心。”

罗恒秋亲了亲他的手,鼓励他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