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 (第1/4页)

像还不缺钢铁了!

对啊,不缺钢铁了,在1934年的时候,钢产量还不到5万吨,可到了1935年里,钢产量就已经来到了25万吨了哦,这是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哦。

这个数据,说出来,确实让人感觉,好像民国真的是飞跃了,真的是发展了,但实际上。

1935年的时候,是日本在鞍SHAN搞的钢铁厂正式投入运营了,所以,钢产量才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在后来1936年的时候,民国的钢产量甚至来到了41万吨,而1937年,更是55万吨!

是啊,民国把日本在当时满洲国的钢生产量给计算进来了,这个数据能不暴增吗?

我们现在先不说光头党如何的无耻,我们就说这个事儿。

钢产量增长这导致了什么?

很简单,当时生产这些个钢的,那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城市,而又因为钢产量提高,甚至是好多的工业产品产量都有提高,商业自然就跟着起来了,于是,大城市的发展自然就变快了,而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自然会觉得生活变好了,比原来民国的时候好多了,那么他们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很自然的就淡化了一些。

这就是大东亚共荣的一个显现,但不过。

钢产量增长这需要什么?

很简单,是各种自然资源,可这些个自然资源都在哪里?

当然是在乡下,深山老林里,当然不是在城市里了,所以,对那些个地方,日本鬼子用尽了一切的手段来刮取东北的自然资源,什么万人坑,什么整村被屠,虐待劳工……这样的事情,可是不胜枚举的!

这就产生了东北抗日活动的特殊情况,抗联主要都在深山老林里活动,都在穷乡僻壤活动,而城市里的东北人,抗日活动并不是很激烈。

乡下人抗日,而城里人却不想抗日!

这正是当时东北的特点,以上也是这个特点产生的原因。

那么宁皓的这部作品,《黄金大劫案》其实就是从这个特点来出发的这么一部,抗日神剧,哦,是抗日神‘影’。

她的创新也就在于此,一个之前很少有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涉及的地方,在大城市中,一帮革命党在抗日!

但是,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到蛋蛋,创的太新了,往往不能赚钱。而且,宁皓跟岳晓军,还有宁皓的婆姨,他们看到了这个事情的特点,可他们看到了这个特点背后隐藏的原因了吗?(未完待续……)

PS:感谢叶非飞,双得来,孤胆哥,感谢你们的月票,非常的感谢!

感谢叶非飞的打赏,非常的感谢!

那啥,油价大跌,卢布暴跌,看来世界形势风起云涌,这是要出事儿啊!

老美开始剪羊毛了,这家伙开始了又一轮的黑车书里面说过的‘金融战’,最后到底如何,大家好好看着就行了,反正这个事儿,黑车感觉我们应该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东西的……

好了,不多说了,黑车真心的是求支持,真心的,大家给黑车个订阅吧,拜谢了!

第五百五十三章 谁在帮着日本!

显然,如果按照原来历史上的那部《黄金大劫案》的电影剧情,宁皓他们是没有看明白这个特点背后所隐藏着的东西的,他们只是根据了这么一个表象的东西,拍了一部抗日电影,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在说民族气节方面的事情。

就看这部电影的情节,一开始就是抢教堂,可问题是这个主角,很有人渣感脚的这个下三滥,他所处的环境,还有他所面临的这个生存压力,其实都不是很差。

是,他抢别人,甚至去骗小乞丐,为的也是一口吃的,这家伙的日子也过的不好,但并没有到了必须发出最后一声呐喊,然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地步呀。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下三滥,最后却正义感爆棚,加入革命党打鬼子,这个转变多少有些生硬,再说了,那些个革命党,干嘛要打鬼子呢?

要知道,在这部电影里,当时的满洲国就从拍摄出来的画面来看,相当的不错哦,比我们印象中的民国好多了哦。

那抗日难道是吃饱了撑的?

这部电影其实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抗日这个事情,不能因为我们能吃饱饭,我们能过上好日子,那就不抗日了,抗日是必须的,抗日是绝对要做的,必须要把小日本赶出中国!

要说,这个理念吧,也不错,也可以,但多少有些生硬,最关键的是,宁皓他们要做的。还是一个喜剧片的形势,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