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杨天赐的野望 (第1/2页)

杨赐这句,明年要在全国推广义务教育,让朝臣震惊。

“这,陛下,此举万万不可啊。修建水泥路,修建运河虽然不是国库全力承担,但是也让国库消耗甚大。”

“陛下,这仅仅是在京城推广义务教育所需要的资金,就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这要是全国的话,恐怕国库十不存一啊。”

“陛下,义务教育之事,还应徐徐图之,慢慢推广。先劝学,等到国库充足,再慢慢推广义务教育。”

“陛下,义务教育还应该徐徐图之。”

这些朝臣也只是几句而已,显示出自己的惊叹,这些朝臣还是发出自己的声音,出来劝阻。当然还有人没什么太多的表现,武将表现的很淡定,而言文玉则是震惊到身躯有些颤抖了。

言文玉自然也是震惊,可是到现在为止也没过一句话,作为文相,这又事关教育,言文玉算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了。只是现在的言文玉却有些颤抖了,因为杨赐的野望,言文玉看到了。

义务教育这件事,杨赐之前就过,言文玉也没想到杨赐居然这么着急。这可是一件大事,前所未有的大事。在以前,不定都没人想过,就算有人想过,可能也很快就放弃了。

这义务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是这消耗也是巨大的,也就只有现在这盛世王朝的时候,杨赐才敢出这样的话,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文相,你怎么看?”

杨赐这么一问,言文玉就成为了众多大臣的目光的注视点。

言文玉也恢复了过来,走了出来,“陛下,此举利国利民,却损耗巨大。如果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还是暂且搁置的较好。”

“是啊,文相的是。”

“陛下,文相言之有理啊,还是暂且搁置较好。这几年风调雨顺,可万一要是遭了什么灾害。”

“陛下,义务教育之事,还是太过理想,现在全下还是有百姓吃不饱饭的啊。虽然土豆、红薯、玉米已经推广出去了,可是现在下积弊已久。这贸然推广义务教育之事,恐怕不妥。”

杨赐听着这些朝臣的话,都是些劝阻的话,杨赐固然知道这些,可是也知道应该扫清障碍,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因为现在的大威王朝可以是盛世王朝,如果在现如今都做不聊话,那将来恐怕能做的机会,就更少了。与其一直拖下去,拖到自己退位,拖到下一任,下下任皇帝,变数太多了。

“朕心意已决,我知道推广义务教育很难,缺钱缺人,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可是,诸位爱卿,就这么一直推诿,就不能想想,该怎么推广这个义务教育,该怎么去筹备钱财?”

“推广义务教育是有难度,而且难度很大。但是你们就能确信,在十年后,百年后,就真的国库充盈,能够轻而易举的推广义务教育吗?”

“当今的朝政清明,风调雨顺,才有了如今的国库充盈。十年后,百年后,你们能够确定吗?你们不能。”

“所以,你们还要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继续拖下去,拖到下一代,去交给那些变数吗?”

“朕不愿意,朕既然有此想法,现在的情况也算还好。众爱卿不妨群策群力,解决这些困难,把义务教育在明年,或者后年就推广出去呢?”

杨赐可以是很婉转了,如果不婉转的话,完全可以直接,让你们当官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不能解决问题,干脆回家种红薯算了。

杨赐的话还是很有感染力的,不少朝廷大臣都陷入了沉思。这义务教育的事,本来就就太难了,如果真的推延下去,那可能就是无限期推延了。

“罢了,罢了,没有别的事,就退朝吧。义务教育一事,势在必行,不是明年,就是后年,一定会开始进行的。诸位爱卿,还是趁着这大半年的时间,好好想想办法吧。”

“你们用着百姓的上缴来的赋税,现在也该多付出一些,为百姓想一条更好的出路了。”

杨赐离开了这朝堂之上,这些大臣也着“恭送陛下”的话语,实则还在思考义务教育还有杨赐的那些话。

“哎,这偌大的一个朝堂,这诸多官员,竟没有一个比得上一川的吗?一川在西和城碰到的那神人,又到底是什么人?”杨赐也只能是把更多的希望都寄托在杨一川身上了。

退朝之后,这些官员也都三三两两在商量着这些事,大多数还是在着不可能的话,真正在想办法的,寥寥无几。这些官员也看到了最后出来的言文玉,仿佛看到了救星一样。

“诶,文相,文相留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