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2/4页)

这是苏城第二次提到台塑退出的可能了。大家虽然不自信,能比拟台塑集团,但也不再诧异。

苏城觉得很满意,继续道:“集团会从节省的资金中,抽取一部分出来,建立一系列的培训和鉴定基地,就放在浦东远郊的工业地块。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电工、仪表、焊工、钳工、甲醇仿真、炼油仿真、乙烯仿真。另外,机泵维修钳工、低温压缩机维修、常减压蒸馏和制氢装置四项是进修项。”

这些全是建设和维护石化基地所需的必要工人,只要有了这些工人,成套的石化设备买来就能用。没有这些工人,几十亿的设备放在那里就是摆设。

陈祖年听的眉飞色舞,仿佛预见到自己工厂的工人争相鉴定,争抢培训名额的场景。对工人来说,这种正正当当的竞争是再快乐不过的事了,沉闷如水的工作不是任何人想要的。

正文 第二百五十章 敢要就敢走

大华集团旗下第七家公司,大华石化公司成立了总经理由苏城兼任,没有开业典礼,没有开幕致辞,只是办好了手续,就在济柴简陋的会议厅里做了通报,一切都显的低调而安静

然而,这个消息落在媒体耳中,却仿佛石破惊天一般

无他,大华石化公司招聘工人尔

苏城的学长崔红国首先在《大众日报》上公布了独家消息,并且罗列了详细的应聘须知看起来好像软广告,却让《大众日报》当日销量涨了50%,喜的崔红国在编辑部里抓耳挠腮,恨不得再炮制一条招聘广告出来

独家消息过了实效自然没用了,其他报纸纷纷跟进深入报导,并评论说:大华石化此次招工,与大华实业以往前招募工人不同云云……优先招聘参与过大华工程的工人云云……大华实业待遇云云……发展云云……

只有《大众日报》再次出彩,刊登了半版的《大华实业招聘指南》指南上清楚的写明了要求:鉴定等级和预先考试

鉴定等级并不稀奇,哪个工厂招工不得考试,就是学徒工也要手舞足蹈一番,才能让厂里的师傅了解你的程度,再合理分配

但是,预先考试就让人摸不准头脑了因为报纸上说明了,明天会在报纸上刊登考题,答完寄回大华石化公司,得分排名在前的才会得到面试通知

这条消息,让大华集团的电话很是响了一会,多是地方报纸联络刊登考题的大家都知道,平时不买报纸的人,这会儿都得买报纸了,增加销量是一方面,顺便访问的也有记者都是话唠,尤其是中国的记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他就翻来覆去的转圈儿问公关部也不好轻易挂电话,就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耗着

考题刊登在两天以后《工人日报》作为中央大报也参与其中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好处是,凡是国企都要《工人日报》,大厂子还要订好几份,一个车间一份,一个办公室一份的送

而在考题刊登前一天,工厂里早就人头攒动了

考题登在报纸上,又没有考官那就是正经的开卷考试不过80年代末哪有什么正经的开卷考试,刚开始高考的时候倒允许看书,照样有人答个鸭蛋回家经过了10年动乱1990年的工人,有一个好基础的不容易大家自然就想到了别的办法

工厂是个大集体,所有工人住在家属区里抬头不见点头见孩子们在一个学校上学,师傅说不定就住在对门要说一同做题一同寄信,这是再方便不过了

冯伟打的就是这个主意他叫上五个好友,又拉上了厂里的技术员,让他们在自己家里等消息,自己天没亮就起床,蹬上自行车往十几里外的镇上跑

他所在的红星厂是山区里的军工厂,自己发电自己打水,每周一趟通勤车运菜和肉进来顺便带回报纸和信函所以,急着要看到报纸的工人,就得早早的去镇上买

红星厂除了一条公路,和地方上没有联系,十多年前,厂区外面还拉着铁丝网呢最近些年管理松了,铁丝网就被不知哪里的人给扯走卖了红星厂的嫩肉暴露在小镇居民的眼皮下面,鲜了一些天以后,就只有小孩子才偷摸摸的来了,他们多站在厂子服务站的窗户外面,盯着那些罐头和膨化食品发呆偶尔逢年过节要送礼的时候,也有镇上的居民骑十几里路到红星厂的服务站来买“上*海货”那时候,红星厂还是兵器部直属的工厂,一应待遇和大城市别无二致,工人还多15块的进山费,消费能力是县办工厂的三四倍

不过,兵器部被取消以后,红星厂的好日子就结束了加上山外的世界越来越繁华,已经很少有镇上的人到厂里来了,反而是厂里的人到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