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部分 (第1/4页)

中午陆小倩开火,刘羽抽空跟老四爷聊了阵,以往板栗贩子收到的板栗,主要是销往南方城市,做罐头、熟食品以及现炒的干货,现在,基本上没有几个厂子还做板栗罐头以及熟食品了,没市场,最多的就是卖给一些批发公司,他们卖个街头做炒货的商贩,量很小,几乎没什么出路了。

刘羽眉头皱在一起,退耕还林的板栗树砍不得,烧不得,卖又卖不出去,还挤占了大部分田地,当真是老大难啊。

“诶,姥姥,帮我看火……”陆小倩在厨房里喊道。

刘羽让老四爷坐下,自己去了厨房,往灶里加了一把干柴火,蓦地,从灰里扒出两粒埋进去的板栗,刚好其中一粒烤熟了,啪的一声响,炸起一小捧灰,刘羽好奇的扒出那粒熟的道:“小倩,这你放的?”

小倩在灶那头,探出一个脑袋,呵呵一笑:“你吃吧,多出来的几粒……说起来,板栗还是烤着吃更好,香气更足,味道更好,烤熟了还能放那几天再吃,只要密封好就不会变皮了,煮过的板栗就不一样了,今天煮的,明天再吃就不好吃。”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羽记得以往板栗的加工都是做罐头和烹煮密封,前者因为味道欠佳,后者则因为保质期较短,并且拆开后因为煮过,显得比较糜烂,很多人不习惯这种口味,一直打不开市场。

如果是烤过的,保持了干爽和清脆,这样一来很大程度就能迎合更多人口味,虽然烘烤的板栗,成本无疑会更高,但对牛千村来说,却找到了板栗的全新销路,如果能解决这个销路问题,牛千村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板栗丰收的季节,刚好可以试一试,试好了,不仅对牛千村的处境,对花罗县的加工业也有不小的功劳,须知,除了牛千村,五福镇还有17个村子种着板栗呢。

点子来源于生活,这话真不假。刘羽捏着这里透着香气的烧烤过的板栗,会心一笑。

“你傻笑啥呀?火快熄了!”陆小倩抱怨的探出头。

刘羽收起板栗,浑身轻松的加火,最后吃这顿饭也异常轻松,板栗炖鸡,味道确实相当不错,有一丁点甜味,还有浓厚的板栗香。

“小倩,冲你这手艺,完全可以去县里开餐馆了。”刘羽赞道。

小倩难得腼腆的害羞:“瞎说,都是嫂子教的,不过,好多野物的做法,都是我捣鼓的。”瞧刘羽似笑非笑的望着自己,小倩一阵难为情,翻了翻鸡汤,翻出一粒白花花的翠鸟蛋,夹给刘羽:“诺,赏给你的,算你有眼光。”

吃完饭,刘羽悄悄留下一百块钱就拍屁股走人了。

当晚的功夫,牛福进乐呵呵的从镇委回来,脸上乐开了花,听说牛千村可能要被县长选为下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了,而且很可能是唯一一个,要重点打造。这对牛福进来说,跟一晴天霹雳似的,新农村建设这玩意儿,他们山沟里的村子可不敢盼望。放眼以往能上新农建设的村子,哪个不是底子厚,容易出成果的?他们牛千村这种情况能被选上,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最后,听姜涛感慨说过,新来的县长很务实,转去一个多星期还专门去天台山大山里找项目呢。

回到家,牛福进脚底轻飘飘的,路过老四爷家时,顿住了。思忖半晌立刻到了村主任家,合计了一会,不多时两人就到了老四爷家。

“老四爷,你外孙那丫头呢?”陆小倩跟县长关系好,当时一圈明眼人都看在眼里。姜涛在镇委时还特意问过小倩的来历。

老四爷叼着蛤蟆烟斗,在院子里纳凉。闻言站起来:“在房里洗澡呢……福娃。二狗,你们是要问她跟县长关系?不用问了,没关系,就在天台山认得,帮县长带了路的,那时丫头还不晓得他是县长呢。”

说着。老四爷皱皮的脸颊上,浮现一抹得瑟的笑:“这个县长很好啊,吃了我的便饭,不吭不哈留了一百块。很好,是个办实事的官儿,我们花罗没准有福了。”

“你家外孙女,是个有福的人呐……”牛福进只能如此感叹,多少人想巴结县长一下,却连面都见不到,陆小倩呢?稀里糊涂帮人家县长带了路的,现在照了面,县长还特买她的账,可不见撇开了他们,上了她姥姥家吃板栗炖鸡呢。

“对了,跟二狗合计了下,老四爷一个人,年纪大,按照政策,从下半年开始,低保上浮30%,下个月开始,你每月就能多领50块钱了。”牛福进道,他来也是为这事儿,人家外孙女跟县长熟,姜书记还特地打听过这丫头,他们当然要重点关照一下。

闻言,老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