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还没到午时,小木匠就跑去村外四五里的大路上迎客,翘首等了半晌也不见来客的影子。家中坐着的保甲和几个长辈也等得火急,互相在猜测是不是小木匠把师爷的一句玩笑话当成真的了!如果真是这样,倒是成了猪八戒高老庄耕地,白忙乎一场。不过不管贵客来与不来,这顿美味大餐自己得好好享用,别亏待了自己带来的空肚皮。

………【第四十三回 宴请师爷】………

小木匠又望眼欲穿等了半个时辰,终于看见大路上来了一股人马,来到近前一瞧,果见是师爷走在前面。但来人身下坐的不是马,而是毛驴,按照当时社会的消费指数,相当于上世纪的小吉普。师爷见小木匠在大路上迎接,便把跟随身边骑在毛驴背上的乡约介绍给小木匠认识,还有两三个没骑毛驴的公人跟在身后,也一并介绍与小木匠见了面。然后让小木匠前面带路。

小木匠自从上次见过县太爷,胆子壮实了不少,又去州府参见了典史更是见了世面。所以这会儿见了乡官,不甚胆怯,说话也很有分寸。要是在过去,突然见了这些大人物,早就把他吓得不知如何张口。因此看来,人还得出去见见世面才有出息。现在的人要想不怯场,最好有机会去联合国和秘书长握握手,保管回来后就能胜任各种场面。

小木匠父亲站在村头守候,算得上迎客二道岗,老远瞧见小木匠带着一群人过来,便知贵客临门了。忙掉头往家跑,通知屋里人出门迎接。屋里人听说,通地一起站起来。有两人岁数大了,加上早饭没吃,腿关节久坐发麻,一下站起来不适应,身子一跄,差点儿栽了个大跟头,等稳住神后才急急忙忙跟随大家出外迎接。

师爷等人到了门口,翻身下了毛驴。小木匠父亲带着叫来帮忙的几个亲戚连忙接过驴绳牵去牛棚拴牢,并给每个驴添上上等食料。保甲经常去镇上开会,所以和乡约熟识不用介绍。只是师爷和村上几个长辈,大家介绍了一番,彼此互相认识。客人入席,三个年事已高的长辈理所当然入坐主席,师爷当承不让坐上席。小木匠终于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见客人做好,保甲过来通知小木匠父亲准备开席。小木匠父亲虽是这桌酒席主人,因为身份低微,知道上桌后和桌上人搭不上腔,所以不愿上桌。客人出于礼貌,虽是邀请几次见他执意不肯也就不勉强了,所以他就来到厨房后面帮忙。小木匠是晚辈,更不敢上桌坐了,只是在一旁拿碗递筷,温壶烫酒,忙得跟二小一样。

见菜上齐,保甲代表主人宣布开席,然后给师爷、乡约每人碗中夹块鸡大胯,自己也夹块鸡大胯放入碗中。可是师爷、乡约二人客气,把送到碗中的鸡腿让给了坐主席的长辈。保甲见此,也只好把夹到自己碗中的鸡大胯让出来,给了另一位长辈。三位长辈见此,内心感叹:还是当官的考虑周到,知道尊敬长辈!于是不客气的夹起来放入嘴中啃动起来。师爷、乡约让过了鸡腿,便自个儿将筷子伸进菜盆,一人夹只马蹄鳖啃吃起来。

三位啃鸡腿的长辈见状,更是感动,心想官做得越大,越知道尊敬人,把好好的鸡腿肉让给别人吃,自己却去啃王八骨头!刚才我们村保甲这么做,只是见师爷、乡约这么做感到不好意思罢了。要是在平时,打死他也不会这么谦让,除非是他老子在桌上。

老人们猜测得不假!保甲见上面长官竟然这样谦让,自己也不敢放肆了。这会儿,也只好夹只老鳖放在嘴中啃咬起来。可是村人没有吃鳖的习惯,保甲啃上半天,嘴唇叫鳖盖剌戳得血肿,痛得抓眉皱脸,如同吃忆苦饭一样。三位老前辈啃完鸡腿后,本想再只夹鸡膀腿来啃啃,眼见当官的这样谦让,个个尽捡没肉的骨头啃,觉着不好意思,便也想跟着学来啃王八。

可是王八做得不多,小木匠父母见桌上没有鲜鱼,怕把王八上得过多,显得不尊敬人。假如再无人伸筷子,把其它菜吃光了,剩下一桌王八,那就显得更难堪了。所以斟酌再三,只叫厨师烧了六只马蹄鳖。

一个老头手快,伸筷夹了一只老鳖,其他两位老人瞧着盛放老鳖盆子,心中还在犹豫不决,是夹还是不夹,夹了啃不干净又怕别人说闲话,说他们这么大年纪了,吃东西还不知道惜护,浪费!不夹吧,又怕别人说他们倚老卖老,在桌上专捡有肉的吃,不知道体凉别人。二人正在左右为难时,眼睛瞪得发困,就同时眨下眼皮,再睁开眼睛时,装老鳖的盆子已是空空如也,再一瞧,剩下的两只老鳖全叫师爷、乡约夹了去啃将起来。两位老人心里感到很是过意不去。

不二会,师爷、乡约就着烫得热乎乎的烧酒,便把第二只马蹄鳖又啃得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