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家人到来 都城消息 (第1/1页)

这家书一事还要从越州城说起。 今年又到了越州城举行会试殿试的时间,贺知章上次会试未中,本来已没了入仕的心思,心中想着吴家有那么多买卖,自己也可以挑起来,反正吴迪也顾不上这头,比起同宗兄弟,他们怎么说也是一家人,当年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入赘为婿,寄人篱下的心思也早已经释然了。 结果第二年,吴迪就去均州做了知府,他又想到去年会试,因为涉嫌舞弊,成绩取消一事,心里立马又起了念头,这或许是老天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就决定再拼一次。 年一过,平儿就跟着他一起到了越州城,当年他也是跟着吴迪一起去过越州城的,结果还进了三甲,心里想着:或许自己还能给他带来一丝好运。 结果二人到了越州城,参加会试的学子已经人满为患了,抬脚就能碰到一个入京赶考的学子,因为上一次会试殿试成绩取消的事,平白多了这许多竞争者。 等会试成绩一出,贺知章倒还真上了榜,可这成绩比起上一次还要不如,竟然排在了末尾的末尾,平儿却还挺高兴,心想:自己果然还是身负好运之人,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定要带上自己。 这边已经在忙着准备贺知章殿试的东西了,结果贺知章却告诉他,自己不想参加殿试了,这次会试已经耗尽了他的心力,结果却只得了这么靠尾的名次,再去参加殿试也是自知无望。 平儿本来想再劝劝他,可一想到这样垫底的排名,似乎也没有劝的必要,也就没开这个口,就把吴迪想让他去均州的心思告诉了他,贺知章一细想,也欣然接受了,自己现在怎么说也是个贡士,真要去做那市侩的商人,多少也有些不甘心,仅管这贡士想在朝廷混个官儿做,难于登天,可舅哥毕竟是一地的知府,虽然还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可他告诉自己:只要自己用心做事,那也是为朝廷分忧,以后真要有了前途也是朝廷的恩赐,也是自己辛苦挣来的。 可一想到均州偏远,总么也要跟家里的妻儿,岳母说一声,就多花了些银钱给太平县去了封急信,自己就跟平儿在越州等了一些时日,顺便看看那些排名比自己靠前的学子,殿试成绩如何,要是他们也没上榜,自己也算是一种心里慰藉。 五月中殿试成绩就出来了,一大早他就拉着平儿去看榜,比自己之前会试时还上心,结果也真如他所料,别说在自己前面的那十几名,就是三十多名里貌似都没有一个上榜的,他看了榜单之后心里自暗高兴,嘴上不停地跟平儿说:你看,我就知道那些人不会有什么好成绩吧。 既有幸灾乐祸的意思,也有料事先知的得意,还有一点小窃喜。 可在平儿耳中,听到的全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意味儿。平儿跟着吴迪这么久,心思也越来越活络了,自然知道他的小心思,不过以他的身份也只能不停地随声附和着,那感觉就好像他上了榜一样。 二人等了一个多月,终于等到了太平县的信,不光喜儿要带着孩子跟他一起去均州,娘亲也要跟着一起。 原来林淑玉怀孕之后,第一时间就给太平县老家去了信,吴母已经几年没见儿子一家了,尤其是两个孙子更是想念,现在听说儿媳又有了身孕,一向不愿离家的她也决定跟着喜儿她们一家去往均州看看,让他们二人在安平县的码头等他们。 二人一边收拾着赶往安平县码头,平儿又给均州去了信,林淑玉收到信之后,又写了信交给李师爷,让他把信想办法交给吴迪,好在知道吴迪是去东面看海,一封家书又通过岭东县辗转到了他的手上,三人这才急着赶回均州去。 千里之外的越州城,却是十分的热闹。 从最开始三年一次的会试,到后来五年一次的会试殿试,再到后来又恢复成了三年一次,结果刚恢复就遇到了科考舞弊一事,可想而知这里面的水有多深了。 传闻最早通过科考选拔人才,也只是从前朝才开始的,那时的名额极少,还需要通过门阀世家的举荐才能获得资格。 太祖开国之后,沿袭了旧制,后来眼见前朝覆灭皆因门阀,世家争权夺利,勾心斗角,这才给了他们推翻旧朝的机会,开国之后就大举推行科举制,可这其中关联盘根错节。之所以会有这些门阀和世家,皆因他们掌握了人才上升的通道,或者说是他们把握了结党营私的先机,这科举制的推行即断了他们的财路,也是断了他们的生路 七月末,越州城里的学子也越来越少了,却也尽显人生百态。 有人十年寒窗却依旧榜上无名,一脸不甘,含恨离开,期待三年后再来搏一搏。 有人金榜题名,入朝面圣做了京官,一朝成名,光宗耀祖,荣耀乡里。 有人一脸无奈,可拿着那好歹也是官家身份的上任文书,也高兴的前去赴任。 有人榜上有名,期待着为官入仕,造福社稷,却迟迟等不到答案。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