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正式上任 家中出事 (第1/2页)

这天一早,吴迪刚到前院,县衙门口就传来了击鼓的声音。做了这么久的县令终于能体会到坐大堂的感觉了。 衙役把人带了进来。只见两群人分别站在了大堂两边,领头的都是一位族老,身边还有两位年轻人扶着他们。身后各自跟着一群百姓。 吴迪清了清嗓门:堂下何人,击鼓所为何事啊。 右边的一位老者颤颤巍巍的说道:县令老爷,我们都是石头乡的村民。我们是下河村的,他们是上河村。这几日田里的水稻已经在开始开花了,可我们下河村的水田里却快干旱了。我是族中族老,领着族中之人前去渠沟河开闸放水,可是他们却拦着不让我们放。还请大人为我们做主。 吴迪望了望左边的那位长者问道:老人家,可有此事啊。 那老者回道:回县令老爷,确有此事。可不是我们故意不让他们放水呀,只因我们上河村的田里水分充足,如果放水,眼下正是花期怕是会淹没了花粉,那今年的收成可就全完啦。 李师爷也在一旁小声说道:大人,我认识他们,都是村里的族老。 这下河村要放水必须经过上河村的田里,他说的确也不错。 哦,那以师爷的意思该如何处理呀? 大人,我知道这两族本是同宗。不如把两位族老请到后堂,大家坐下来商量一个办法。据我所知,如果下河村要放水,也不是所有的田都有被淹的危险,有些田是不会的。而且也可以从旁边再临时挖一条水沟放水,放完水之后再把水沟填上就可以了。只是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答应。 吴迪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说道:我看两位族老年事已高,你们二人扶着族老随本官到后堂,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一个合适的办法,怎么样。 二人齐声说道:一切听从县令老爷的。 几人来到后堂,吴迪吩咐平儿给两位族老倒了一杯茶,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合适的办法。 吴迪先开口说道:两位族老德高望重,我听师爷说你们二人还是同宗啊。既然大家都是同宗,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商量了。 其中一人说道:大人所说不假。我们的爷爷都是亲兄弟。可如今这件事关乎着大家今年的收成,还请大人定夺。 两位老人家听我说,我小时候也种过地,知道庄稼对于百姓意味着什么。难道你们就能眼睁睁的看着下河村,自己的同宗兄弟田里的水稻就这么旱死吗?那也是他们辛辛苦苦种的呀。我前几日去看过,长势都非常不错,再有一两个月就能收了,那可是白花花的粮食啊。如此糟蹋岂不是要遭天谴。我知道你们上河村的顾虑,我也听李师爷说啦,你们有些水田放水是不会被淹的。我看不如这样,先从那些水田里放水,剩下的我让下河村再临时挖一条水沟放水,事后我让他们给你们把水沟填上如何? 那上河村的族老听完急着说道:县令老爷不可呀,那能挖水沟的地方都是我们的田坎儿,一旦那田坎儿被挖通了,我们的田岂不是全都毁了嘛,万万不可呀。 吴迪望了望李师爷,见他点了点头。知道他说的也是实情。他望着那上河村的族老说道:那以您老人家的意思该如何呀?难道你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同宗兄弟的水稻旱死不成吗? 那族老又说道:大人有所不知,其实当初先祖分田的时候已经多分了他们一些,我们当初就商量过,重新往下河村挖一条水沟,但是他们要补偿我们同样面积的田地。并且还要帮我们垒好田坎,是他们一直不同意,才拖到现在的。 吴迪望着那下河村的族老问道:可有此事? 大人有所不知,实在是他们要的田地面积太多了,我们才没有办法同意呀。 吴迪见二人又要争吵,大声喝止了他们。望着二人说道:我敬重你们德高望重,可你们所作所为实在是让我失望。都是同宗兄弟却为了一点点田地亩数争的不可开交。这样吧,我让主簿亲自带人去你们田里丈量,破坏了多少,让他们下河村补偿你们多少总可以了吧。难道连本官你们也信不过。 那下河村的族老开口说道:大人说的哪里话,我们怎么会不相信大人,只是眼下田里急着用水,耽搁不起了呀。 吴迪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我派人带着衙役亲自去田里盯着,你们下河村先找人临时挖一条水沟,但切记不可毁了他们的田,如果出了问题,可就别怪本官律法无情了,你们二人觉得如何。 二人想了半天才点头同意这个做法。于是吴迪安排平儿带着两个衙役去了石头乡,盯着他们处理这件事情。他们才同意,之后就各自领着族人回去了。 吴迪松了一口气,望着身边的师爷问道:李师爷,那石头乡经常会发生这种事情吗? 李师爷想了想说道:大人,不瞒你说,确实经常有这种小事发生,可双方都不曾触犯律法,只能一起商量着解决了。 李师爷此话不妥,这可不是小事。田地之事关乎着老百姓的生计,关乎着本县的税赋。往大了说关乎着朝廷社稷,只有解决好了这些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