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拜见知府 看望老友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千里之外的吴迪却一无所知。 此时,秦州城的一家驿馆之中,吴迪三人正在屋里说着话。 公子,你说是不是因为你拜见知府大人晚了,他才故意不见你啊。 原来吴迪他们来秦州城已经好几天了,平儿去送了拜帖,师爷却说知府有事出去了,让他们先去驿馆住下,等知府大人回来了,他会第一时间过去通知他们,他们只好在驿馆先住下了。 吴迪望了眼平儿笑着说道:应该不会吧,可能知府大人真的有事出去了也说不定啊,再耐心等等吧。 如意姑娘也在一旁说道:是啊吴公子,都来了好几天了,我看就是这知府故意不肯见你。 吴迪笑了笑没有说话,他能说什么呀,本来就是自己先失礼在前。 眼下即便是知道知府大人故意不见自己,他也只能等着了。那可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啊,自己的升迁任免可都是他一句话的事儿啊。 几人正在屋里说着话,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平儿打开门一看竟然是驿丞,赶忙把他请进了屋里。 那驿丞进了屋就笑着说道:吴知县,刚刚知府大人的师爷让人来给小的传话,说是知府大人已经回来了,我特意过来给吴知县说一声。 吴迪赶忙起身感谢,送走了驿臣。 随后吴迪就让平儿带好礼物,二人去了秦州府衙。 秦州府衙坐落在府城南街。 眼下正是腊月,马上就要过年了,正是府衙里公务繁忙的时候。二人到了府衙,看到师爷已经在府衙门口等着他们了,二人随着师爷到了府衙后院一处知府休息的地方,终于见到了这位知府大人。 秦州知府名叫秦浩益,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身形高大,一脸忠厚之相却又自带威严,见了二人也只是微微一笑。早有侍女已经给他们上了茶。 秦知府笑着说道:吴知县,本府这几日有公务在身,让你多等了几日,你不会多心吧。 吴迪听完早已战战兢兢,恭敬的说道:大人说的哪里话,下官知道大人您公务繁忙,是我打扰大人了。下官初来秦州任知县,按理应当要先来拜会大人的,只因当初我急着上任,走的是祁县小道,这才直接到了安平县。后来又因为县里的一些事情耽搁了时日,这才拖了这么久来拜会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说完把带的那些礼物递给了师爷说道:这是下官治下的一些特产山货,是下官的一点心意,请大人您尝尝。 师爷扭头看了看知府大人,见他点头才收下了那些礼物。 知府这才开口说道:吴县令太客气啦,我在秦州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吴县令在安平县的事迹。整肃官吏,为百姓修路造福乡里,还联合那九华县的余县令一起剿匪,维护一方平安,本府深感欣慰。我秦州官吏若都能像吴知县这般,那也是我秦州百姓之福了。我知道吴知县也是在一直忙于公务,耽搁了些时日也无妨。 吴迪说道:大人谬赞了,下官得圣上信任,身为安平县的知县。自当为百姓多做一些事情,这些都是下官该做的。也多亏大人领导有方,才能让这秦州的百业如此兴旺,大人才是我秦州百姓之福啊。 秦浩益听完点了点头:不愧是圣上钦赐的二甲进士,果然是心思敏捷,妙语连珠啊。不过今日你我二人就不必如此互捧了,还是说点实在的吧。我看了秋收之时你们安平县主簿送来的税粮以及账册,今年你们县的税粮还是整体偏低呀,本府知道你刚刚上任,各业也都才刚刚有所起色,但还是要多努力把整个县的赋税提高起来呀。 大人说的是,安平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下官确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下官心中已有想法,一定不会辜负大人的嘱托。 好,既然吴知县已经有了想法,那本府就可以放心啦。 二人从工作到生活寒暄了一个时辰,吴迪才起身告辞离开。 秦知府象征性的起身送了一下,师爷一直把他送到了府衙门口。 回到驿馆的时候,如意姑娘并没有在驿馆,他还以为如意姑娘出去城里打探消息去了,这几日她好像也经常出去打听自己父亲的消息,不过似乎并没有结果。 二人并不知道,那如意姑娘此刻正在一处茶馆之中,她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她知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听说吴迪的夫人生了一对双生子,朝廷颇为震动。瑞王让她密切关注吴迪的动向,如果吴迪的夫人前来寻找吴迪,让她密切留意。她看完信也大吃一惊,她好像从未见过吴迪的夫人给他写过家书,就连平儿也从未提起过此事啊。这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她看着吴迪为百姓做了那么的好事,只是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好官,自己不明白瑞王为何让他接近他监视他。 她回到驿馆的的时候,吴迪还关心的问了问她:如意姑娘,可有打听到你父亲的消息。如今我们已经到了安平县半年了,如意姑娘也可以放心的去找你的父亲了。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