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

赵德铭挥手示意大家静下来,“对工序检验这一块,大家都比较赞成。但具体怎么做,还得有个章程。这个工作就交给王建军,争取今天把这个章程搞出来,明天上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

“好,没问题。”

“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三个问题:怎么样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前面两个问题大家都达成了较统一的意见,赵德铭较为满意,现在关键的就是第三个问题了。

但他话音一落,整个会场是鸦雀无声,完全无前两个问题大家热烈讨论的样。

“怎么?一说到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一个二个都哑了。”赵德铭有些生气了,以前的减震器厂是怎么垮的,这不才小半年,这帮小子都给忘了,“王建军,作为公司的质检科科长,对增强员工质量意识,你是责无旁贷,首先说说该怎么办?”

见这帮小子都不答话,赵德铭只好点将了。

“我——”王建军见赵德平点了自己的将,只好摸着头,尴尬的一笑,“赵总,你让我干其他的活都行,我王建军绝无二话,但对这事我还真没办法。”

“没办法?那其他人呢?”赵德铭目光从周围人身上扫过,其他人都忙躲避不及,生怕下一点将就落到了自己身上。

“这么说,其他人都没办法了?”

嘿——嘿——

人群中一阵干笑。

萧太一坐在边上,冷静的看着这一幕,不生气也不发火。

虽然他心里顷向于通过绩效管理、改变工资体系来促进大家质量意识的提高,但他并不准备强推。如果内心不能自发的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就算他把这套绩效工资方案强行推了下去,可能得到结果是完全相反的。只有员工真正从心里意识到了质量的重要性,并且由他们自发的采取行动时,这种行动才具有巨大的作用。

这是他举行这次吹风会的真正目的。从现在看,员工们普遍意识到了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也分析出了产品重量出问题的原因,即便最后员工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与他设想的方案相差甚远,他也顷向于采用员工们提出的方案,而不是自己所设想的绩效工资方案。

对萧太一的的心理,赵德铭是不清楚的,他正为自己手下这帮不争气的小子生气呢。赵德铭目光从左扫到右,从前扫到后。但让他失望的,没人敢接他的目光。倏然,赵德铭目光一定,人群外围,一个小伙子正向他张望,欲言又止。

“小伙子,站起来,有话就放心大胆的说。”赵德铭指着那个小伙子,鼓励道。

被赵德铭指着的小伙子站起身子,“萧总、赵总,各位领导及工人,我叫朱建文,是新进入厂的员工。在进入我们公司工作前,我到东南沿海的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一年。我认为这家外资企业的一些做法比较适合我们公司现在的情况。”

“哦——”听得这个叫朱建文的小伙子这样说,赵德铭非常感兴趣,说实话这个事他心里也没谱,别的企业如果有比较好的办法,那不妨听听,借鉴借鉴,“小朱,你把那家企业的做法都给我们大家说说,让大家都学习学习,开拓开拓思维。”

见赵德铭如此说,朱建文立直身子,“各位领导,我就把这个公司采取的措施给各位领导汇报汇报。这个公司从三个方面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第一个方面是工资体系,与我们公司的工资体系相比,该公司的生产体系的工人工资不但与产量挂钩,并与产品质量、安全挂钩。通过这种工资体系,只有生产量多、产品质量更好、更注重安全的员工才能获取更高的收入。通过这种工资激励,让大家更重视产品质量与安全。另一个方面,这个公司还建立了月度、季度、半年度与年度质量明星奖,每月、每季、每半年及每年评选一次质量明星,并在全公司范围内通报奖励,鼓励大家提高质量。第三个方面,在各车间实行看板管理,每日通报各工序、各班组产量、质量、安全情况,及时将存在问题通报出来,督促大家在重视产量的同时,对质量、安全加以重视。以上就是该公司采取的主要措施。各位领导,我的汇报到此结束。”

听完朱建文的话,整个会场陷入了一片沉思。

萧太一也心里直感叹。这就是差距,这种差距不但体现在物质方面,更是体现在软文化方面。当国内政府、企业还有大部分的人们都还在计划与市场之间争论不休的时候,这外国人不但早早确定了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手段,就是于微观管理方面也远远走在了国人前面。

在人家的这套激励方案面前,哪还不得人人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