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 (第1/4页)

前面说了,这时代的男人天生对女人就会有一种轻视,哪怕是公主也一样。

众人就觉得,普通人家的夫妻发生了争执,两边亲家都是劝和不劝离。上升到公主地位尊贵了些,崔冕虽然也打了长公主一巴掌,但毕竟没对长公主造成什么严重伤害,皇上教导崔冕两句也就算了,上升到绑起来喊打喊杀的地步,皇上就是小题大做了。

至于说崔冕再外拈花惹草,男人哪一个不好色,他们甚至觉得公主应该大度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少崔冕没有说要纳妾让公主跟别的女人共事一夫,也是敬着公主了,公主还有什么好计较的。

哎,有时候作为女人真是难以理解男人为自己的好色和风流说得理所当然所做的借口,到了一夫一妻制的现代,某位成先生都还能将自己的出轨说成是“犯了全天下的男人都会犯的错”,而世上究竟有多少男人不是和他秉持着同样的心理。

而此时朝堂上亲近崔家一派的这些人,不仅心里这样想了,而且直接在朝堂上说出来了,以此为崔玟和崔冕求情。

至于崔冕狂妄之下说出的那句“这宇文家的天下是崔家打下来的,宇文家的皇位是崔家让给崔家坐”的话,嗯,对不起,他们也不好解释,于是大家都自动选择了屏蔽和忽略,尽量将这件事的性子定性为公主和驸马的口角上来。

宇文对朝堂上的这一切好像都充耳不闻,他只是将崔冕绑了,让公主住回了宫里,其他什么话都没说,对崔冕的处置也没有,对此时半朝的文武百官对崔家和崔冕的求情也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宇文虽然面上不动声色,但私下里的事情估计一件都没少做,也不怕事情闹大,这画风渐渐的就跑偏了,朝堂上另外一半朝臣对崔家和崔冕的弹劾,从最初的弹劾崔冕不敬公主不敬皇上,变成了崔家在外的劣迹斑斑,然后渐渐蔓延到了崔太后干政,崔家是否有不轨之心。

不过令人有点意外的是,这其中弹劾的最厉害的,却是远在藩地的清河郡王。

这位清河郡王是先帝的四皇子。

先帝一共生五子,大皇子宇文炜是领兵打仗受文武百官爱戴的皇长子,外家万家也是几代门第显赫几代忠烈。二皇子宇文虽然不如大皇子,但其母妃梁淑妃是宁阳长公主的曾孙女,是先帝的表外甥女。

而宁阳长公主是谁呢?高祖皇帝的嫡亲同胞的妹子,当年高祖皇帝决定逐鹿天下,宇文宗族人人都不看好,并未获得宗族的支持,宇文氏一族害怕惹上杀身之祸,反而将高祖皇帝除族,唯一支持追随他的只有亲妹子宁阳长公主和亲弟弟初代的高阳王。

初代的高阳王帮着高祖皇帝征战天下,而这位宁阳长公主虽然不能上战场杀敌,却也为高祖皇帝做了不少事,招兵买马,筹措军饷银两,与当时的各大豪强谈判交锋,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当年高祖皇帝逐鹿天下的野心没有胎死腹中,多少也有几分宁阳长公主的功劳。

而梁淑妃的外祖父又是谁呢,当年高祖皇帝的王皇后是个二婚,在被高祖皇帝抢了之前跟前夫生有一子,此子后来流离。到太宗皇帝登基后,从当时已经是王太后的亲娘口里听到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异父的兄长,又见母后常常思念这个长子,于是让人去寻回了这个兄长,赐荣华富贵,封为安邑侯。安邑侯的女儿嫁给了宁阳长公主的孙子,然后生了梁淑妃。

所以梁淑妃的家世背景是一个复杂的亲上加亲,这样家世下的梁淑妃生下的宇文,自然也不会让人小看。而梁淑妃,更是先帝有子的宫妃里除了崔太后之外唯一还活着的太妃,在宇文就藩后,被接到了藩地侍奉。先帝的后宫复杂,她能在崔太后眼皮底下活这么长命,最后还能在儿子身边颐养天年,也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至少智商是不会差的。

至于宇文,母妃出身虽然不好,但耐不住白贤妃是先帝最心爱的女人,宇文自然也变成了先帝最心爱的儿子。在白贤妃去世后,先帝宠溺纵容他都是出了名的。

五皇子宇文炯不用说了,崔太后的儿子,先帝唯一的嫡皇子,想让人忽视都难。

唯有这位四皇子宇文焕是个小透明,母妃出身既不好又不得宠,其小时候摔了一跤把腿给摔跛了,因此心生自卑话又少,成了这皇宫里最不受重视的皇子,到最后封王分土的时候,也只封了一个郡王。

但这位天生自卑话少的清河王,在遇到崔家的事情的时候,却像打了鸡血一样的积极活跃,对崔家甚是仇恨,年年弹劾崔家最多的不是言官也不是宇文的人,是这位清河王。小到崔家打死一个婢女,大到崔家祸乱朝堂,什么话都敢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