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这一年的秋天,实在是个多事之秋。至少对宇文来说,分外的流年不利。

先是北边羯人扰境,接着辽东高丽、西边羌族,甚至是南边的南诏,皆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集体进犯大周边境,边关一时危机四伏。

宇文暴跳如雷之余,却也只能急忙四处增兵抗敌。但偏偏宇文登基不过几年,还没让四海归心,手中能够信任的能人猛将并没有多少。

宇文这个时候倒是想起了临王,下旨命临王领兵抵抗北边的羯人犯境。临王宇文跟皇帝闹翻就在几个月前,显然还没气消,却称起了病拒绝奉诏领兵。辽东原属崔家的势力范围,辽东的那些将领皆是崔家门生,崔玢和崔玟被夺官削爵之后,辽东军将多有抱怨,待到高丽进犯,辽东的军将更是怠于应付,让城池接连失守。就连小小南诏,进犯南境都是势如破竹,大周的边防就仿若是纸折的,一捅就破,让大周接连失城。

宇文忙于调兵遣将,几夜不眠不休,与朝臣商量制敌对策,在宇文不远奉诏领兵,辽东军队不听调遣的情况下,宇文手中掌握的兵马却不足以四处抗敌,最后不得已将京城中的禁军都分派了出去,增援边境。

禁军守卫皇城宫廷,是护卫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若连禁军都派遣了出去,京城和宫廷的守卫必然松懈,万一京城乱生变故,便守无可守,天子安危无从保障。

自然有大臣反对皇帝的这种一意孤行的决定,甚至有人提出暂时搁置崔家的罪行,重新启用崔玢,命其戴罪立功,重新执掌辽东军队迎敌高丽。

宇文暴怒的拒绝了这种提议,甚至再有提出重新起用崔家者以与崔家同罪论处。同时表示,若边境危矣,天子即便有兵马万千护佑,又有何安可言,然后坚决增派禁军前往边关增援。

而偏偏在这边境四面楚歌,朝堂动荡之时,宫里却又同时传出了太后殁逝的消息。

皇帝兼顾不暇之下,连崔太后的丧事都只能简办,只停灵一日命文武百官哭丧便匆匆下葬,实在没有半分国丧的气氛。

接连一月,边境没有一封捷报传来,京城之中皆笼罩在凝重的气氛之中,连姜钰在宫里都感受到了大家的惶惶不可终日,仿佛天都要塌了似的。

跟外面呈另外一副天地的恐怕也只有紫宸宫和太澹神宫了。

姜钰怀孕后迟钝十分,竟然一点都感受不到外面的气氛。临渊吧则可能活得时间太长了,什么都看通透了,竟然也是什么都影响不到他。

此时两个人坐在太澹神宫里下着棋,临渊捏一颗棋子放入棋盘,看着便砸吧砸吧啃着青梅边思索棋局的姜钰,忍不住笑着说了声道:“娘娘心宽。您难道就一点不担心皇上?”

姜钰道:“有什么好担心的,大不了败了我们就一起死,我又不是没有死过的人,也没什么好怕的。”

临渊道:“难得,娘娘这般贪生的人,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姜钰道:“我告诉你临渊,我这个人虽然贪生,但是该要我从容赴义的时候,我也是不怕死亡的。所谓死有重于泰山,亦有轻于鸿毛,我就是那个就算死也会重于泰山的人。”

姜钰自觉这几句话说得十分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将自己的优秀的精神品质都表达出来了,脸上便有些骄傲。

临渊笑着往棋盘上又放了一颗棋子,道:“娘娘说的不错,在贫道心里,娘娘的确是这样的人。贪生却不惧死。”

姜钰懒得想他是不是在反讽,就当他是称赞她的将他的恭维受下了。

临渊接着又道:“不过娘娘,您最近有没有发现宫里少了个人呢?自从太后娘娘仙逝之后,就仿佛没见到过淑妃了。”

姜钰“嗯”了一下,道:“的确是好些日子没看见过淑妃了,不过我跟淑妃不和,平日也不爱看见她,她不在我眼前晃悠正好。鬼知道她是不是趁乱瞎溜达出宫去了呢,跟人私奔了都说不定。”

临渊笑着无奈摇了摇头,不再说话。

第三百二十三章 终于反了

就在大周边境烽火四起,京城内外都笼罩在愁云惨淡之色之中的时候,蛰伏多时的崔家和齐王终于“揭竿而起”,打着“昏君残暴不仁,宠幸奸妃,谋弑嫡母”的口号,领着崔家私养的两万私兵,从京城郊外一直冲进了京城,直往皇宫而来。

所谓的宠幸奸妃的这个奸妃自然指的是姜钰,而所谓的谋弑嫡母则自然指的又是崔太后这个嫡母。

如果说所谓的宠幸奸妃而更像是为了起兵而随便找的一个似是而非的借口,毕竟姜钰身处内宫,又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