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2/4页)

不知味地陪着吃这顿饭。

(六)婚礼上的收获 (续6)

他们说着说着,沙迪尔专员忽然话题一转,问道:“小紫,乌鲁木齐那边国企改革搞得咋样了?具体是咋做的?你也说说嘛。”

哈哈,就知道这是他现在最关注的事情,幸亏上次回去专门找企改处要了这方面的材料和文件仔细看了,还和他们海聊了几个走在前面的企业的操作思路。帮人就是帮自己,我忙向沙迪尔专员汇报了我所知道的情况。我盯着他的眼睛、观察着他的表情,脑子急速转动,把自己所知滔滔不绝地倒了出来。沙迪尔专员紧锁眉头专注地听着,时不时微微点头,但脸上依然是一片凝重。巴哈爷爷也不时关心的插上几句,至于其他人什么时候悄悄散了的我都不知道。

整整一下午,我们从毡房里聊到毡房外,在鲜花盛开的草原漫步着娓娓道来,走累了索性在几块石头上坐下继续聊。一会儿是国企改革,一会儿是喀纳斯开发,一会儿是修路,有时候就纯粹是天南地北地瞎聊。但看来国企改革在偏远贫困地区真是很难很难,最难的是债务和职工安置。

“国企改革自治区要求三年搞完。可是咋搞呢?我们这里又没有那么多来投资的人,自己地区也没有什么龙头企业,离乌鲁木齐那么远,啥消息到我们这里都晚了。地区几个大企业,没事儿干去搞什么技术改造,说什么不改造是等死。拨改贷了又不是不知道,以为还可以白拿国家的钱呢。现在好了,现在是技改了找死,全被技改贷款压住了。银行现在天天跟企业逼债,不给流动资金贷款,没钱收原料、没钱发工资。职工天天闹,前几天我的一个亲戚带着一家子跑到我家里,说是再不发工资天天来我们家吃饭。财政就那么一点钱,闹得厉害了就挤一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嘛。再不改革我们都头疼死了。”沙迪尔越说越气大,胖脸涨得通红,最后一拳砸在自己的胖腿上。我琢磨着,亲戚去他家吃饭是小事,不能按期完成自治区的改制死命令才是大麻烦,那可是关乎官运和乌纱帽的。看来国企改制于公于私都确实是压在沙迪尔专员心头一块大石头,也难怪他没心思考虑修路的事情。

(六)婚礼上的收获 (续7)

我故作轻松地说:“呵呵,其实还是咱们新疆人太实在了。关于债务问题,口里好多地方早就有现成办法。先让企业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经过法律程序进行破产清算、实施破产把债务甩了,反正银行是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是国家的,国家的债国家背。乘现在国家对企业破产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规定,破产清算以后,把企业资产再便宜卖给干部职工,重新组建股份公司,新牌子一挂,继续生产经营,改制就完成了。或者面向社会招商引资,卖给投资商,卖得的钱发补偿金给职工去自谋出路。”我说了这个当时还不好摆在桌面说的逃债改制办法,边看着沙迪尔阴晴不定的脸色解释着大致的运作,接着坏笑道:“那个自治区的王义不就是这样上来的吗?”听到这里老谋深算的沙迪尔眼睛一亮,朝我会心一笑神色间公事公办的面具已经抛到了一边,却只“哦”了一声再没说话。哈哈,那个王义在一年之内把他治下的全部国有企业卖了个唏哩哗啦,当时被人笑称为“全卖光”,却被当成了自治区国企改革的先锋标杆人物,晋升到据说是为他专设的自治区国企改革办公室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估计沙迪尔已经知道了,这种消息向来传得比风还快。

巴哈爷爷却连连摇头说:“不好不好,那是国家的钱,怎么能随便赖掉呢?你说得那是个赖账的办法吗。你们汉族人心眼太多了,一点不实在。再说你把企业卖掉了,给职工一点点钱就让他们自谋出路,那个聪明有本事的人当然高兴,那些年纪大没啥文化的和啥都不知道的老洋冈子(老婆子)咋办呢?他们到哪个地方去谋出路呢?”说着脸上就露出疑虑和不屑的神色来,那黝黑的脸上每一根皱纹都刻着智慧,我知道我的馊主意瞒不过他老鹰一样的眼睛。

我的汗一下就从鼻尖上冒出来了,老爷子问得很有道理,但我哪儿知道该怎么办呢?这些事情处在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看法,官员想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为自己的仕途添砖加瓦。当然也想安抚好群众,赶快甩掉困难企业的包袱;职工当然希望有个好点的出路,有能耐的更想有所作为发点小财;至于那些投资商或者投机商更想抓住机会大捞一票。我不过是个小虾米,又不是决策者,只好含含糊糊地笑道:“不过,这都是口里发达地区的经验。乌鲁木齐经济比这里发达,职工再就业和安置应该要比这边容易些,有的企业搞得还行。”我揣摩着用这句话结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